总投资29.67亿元的鸭绿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总投资5.18亿元的江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国家部委评审;
有序开展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保卫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清洁取暖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城区改造485万平方米;浑江区、临江市入选“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37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29项,交办189件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
坚持用新理念补旧短板,把历史包袱变为时代财富。白山市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全力抓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加快建设生态强市,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美丽吉林“白山样板”。
践行“两山”理念 厚植生态底色
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工程咨询评估中心、环境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无废城市”建设、EOD项目谋划、重点项目选址等,深入开展务实合作,白山市高效推动合作协议落实落地。鸭绿江重要源流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第三批山水工程项目支持范围,三年可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1.33亿元。项目实施后,将有效促进鸭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及重要源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白山市—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023年三大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任务总施工图》、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和生态强市年度任务,全市共谋划实施生态产业类和生态环境类项目176个,总投资约277亿元。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市本级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抚松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市实现省级生态县全覆盖。
——绿色转型步伐坚实。主动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生态强省战略,白山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以冰雪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产业。白山市以冰雪旅游带动四季旅游发展,在生态建设、城市风貌、经济业态上全面发力。谋划在浑江区老梁山建设能承办冬奥会全部赛事的吉林省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项目。该地粉雪静风,具有气候好雪质佳、雪期长水源足、海拔低落差大、雪道长面积大、区位优后劲足等优势特点。现已完成立项、可研、林业设计等前期工作,并与中林集团等央企达成合作共建意向。同时,借助冰雪旅游热度,结合长白山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科学谋划非雪季的避暑休闲、户外运动、温泉康养等文旅项目,与中柏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长白千年崖城、青山湖旅游度假区、鎏金岛休闲旅游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文旅市场呈现出持续复苏的良好态势。端午假期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36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64.4%。
发展以人参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先后承办了2022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长白山人参推介会、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论证发布会,与国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国药乡村振兴产业园。成立长白山产业研训基地,积极开发人参药食同源系列产品。有效拓宽品牌打造、物流仓储、科技研发、人参文化保护等方面政企合作渠道。目前,全市共有人参加工企业3554户,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五大系列820余款产品,2022年人参产业总产值达到188.8亿元。
发展以矿泉水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加大与国内知名饮用水企业合作力度,白山市大力支持企业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形成原水和高端健康饮品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农夫山泉临江年产119万吨天然水项目正式投产。全市现有矿泉水生产企业30家,年产能1200余万吨,产能、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0%和80%以上。1至5月,矿泉水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4.9%。“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被评为“吉林十大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发展以硅藻土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深化与中建材等央企战略合作,加快推动硅藻土资源整合,设立省级硅藻土产业开发区,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1至5月,硅藻土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69.6%。
发展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抢抓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建设机遇,投资122亿元的靖宇景山抽水蓄能电站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查,正开展移民安置及专项复建,抚松、长白、临江等6个抽水蓄能电站正在进行项目申报。投资15亿元的北京融通汇能江源1千兆瓦风力发电项目成功签约。
——大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坚持把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白山市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市县两级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印发整改方案和任务清单,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了市领导包保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责任制,第一轮督察反馈问题69项整改任务、交办1205件信访案件,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37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29项,其他整改事项正按方案要求有序推进;交办189件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动板石矿业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截至目前,企业累计投入治理费用6241万元,2个矿坑与2个废石堆已完成栽植、复绿。正在地下开采的6个矿坑完成监测、设置围栏及警示标识,新产生的废石全部回填上青矿南露天采坑。
——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白山市持续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生态美、环境好成为白山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1个国控断面、11个省控断面和8处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市政府成立散煤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散煤替代推进工作。白山市被列为第五批北方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示范市,全市实施项目49个,总投资16.1亿元,完成清洁取暖改造面积485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95万平方米。强化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落实秸秆禁烧网格化监管、包保责任、秸秆离田等任务,全市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3%。实施排污口分类整治,目前全市统计入河排污口共1290个,建立了“一口一档”。全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改造46.44公里,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的43%。建成41.62公里绿水长廊,完成投资3.75亿元。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并向农村小微水体延伸,2022年以来全市共摸排出河道“四乱”问题33个并全部整改销号。扎实推进临江市大栗子街道、抚松县和靖宇县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定了《白山市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涉及53个乡镇、366个行政村,通过实施村庄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分散式污水一体化设施建设工程,每年消减化学需氧量约533.6吨、氨氮约28.5吨、总磷约8.7吨。全市152个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7.36%,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全市肉牛饲养量17.1万头。在农膜使用重点乡镇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可回收农膜回收率达到100%。印发《白山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明确7个方面重点任务, 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完成124户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强化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上报排查核实问题2297个,整改完成率99.6%。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13.52万亩、矿山生态修复1444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10.24平方公里,恢复植被920公顷。大力推进湿地界碑界桩、标识牌等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镜沟国有林场野生动物救助站收养、救助及放归生境能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始终把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白山市以高质量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项目26个,争取专项资金3.4亿元,靖宇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一期)、白山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进入中央储备库。抚松县小黄泥河流域生态治理及生态产业开发项目(EOD)模式已通过省评审并提交至金融机构。截至目前,白山市共有3个EOD项目入国家库,总投资71.71亿元。
——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水平稳步提升。全面推进移动执法系统建设使用,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205个,上传非抽查任务数1972个。全市共安装运行自动监测设备企业51户,加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日常监管力度,有力提升了执法精准性和时效性。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强化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行政强制手段,全市立案15起,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南阳实践”实施,完成浑江(白山段)水系图制作。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筑牢保护屏障 加快绿色发展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是绿色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白山市在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突出系统保护、源头治理、整体修复,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着力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新高地。落实《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生态强市建设。落实年度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建设生态强市、长白山三大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振兴重点任务及重点项目清单,助力三大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打好“双创”攻坚战,力争中部生态经济区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靖宇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推动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加大项目谋划推进力度,加强与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的合作,提高项目成熟度。
——抓紧抓实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尚未完成的整改任务,以高标准、严要求、硬举措,确保年度整改任务全部清仓见底。突出抓好板石矿业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争提前完成验收销号。对第二轮省级督察反馈意见,组织各地各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逐一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管理,及时上报、通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对历次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案件,采取专项督查、督导帮扶、开展“回头看”等方式,用好用足预警、督办、约谈等手段,不打折扣地推动各项整改任务落地见效,坚决守住整改成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加强系统治理,完成排污口排查整治,确保全年达到国家和省水质管控要求。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规范化建设,年底前城市及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面完成“划、立、治”。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现场排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水平。完成24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前治理率达到33%。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分类推进整改销号。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有序推进“双碳”行动。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组织纳入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及时足额履约,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完善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推进职能转变”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项目审批效率,降低项目落地成本。精准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实行超前介入、全流程包保和跟踪服务,落实市、县两级重大项目联动调度工作机制,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和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对纳入正面清单企业开展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的执法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有效维护生态安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压茬开展夏季攻势、秋冬会战等综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做好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和备案。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深入落实“南阳实践”,完成浑江“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
——加快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落实建设生态强市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调度、督导、帮扶、通报、约谈、考评等工作机制,推进年度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健全生态环境政策法规规章,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完善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