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有空闲,农安县巴吉垒镇的一些农民诗歌爱好者就聚在一起,吟诗写作,用诗歌表达农民朴素的情感,用诗歌歌颂身边的美好。
曾经,我专程探访了农安县巴吉垒镇南洼子村,参与了一次小型诗歌创作分享会。几名当地农民诗歌爱好者以“贺新春”为题,手拿诗稿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忙着为新春佳节创作诗歌作品。
“玉米成堆增富色,牛羊满圈秀成栏;贫穷远去乡村美,致富振兴道路宽……”一首《庆新年》朗诵过后,大家兴致勃勃地交流开来。“这首诗的意境很好,但有些字词还可以推敲,斟酌一下会更具诗意。”有的从创作技巧说起,有的从诗作意境讲起,没一会儿工夫就写下了10首讴歌乡村生活的诗作。
“像这样的诗歌交流会,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几十场。”作为本场交流会的主持,有着近20年创作经验的李清泉告诉我,农民诗歌爱好者们在一起“碰撞”,激发创作灵感,庄稼丰收、移风易俗、农村环境……围绕主题思考,期待写出一首首反映乡村新风貌的好诗。
拿起锄头,耕田种地;放下锄头,吟诗作赋。在巴吉垒镇,人们早已习惯了像这样用诗歌言情写景、交朋会友。往往三五个农民诗人相约而聚。虽不似古人那般曲水流觞,但一人一句,对酒当歌,也总会合作完成一首首“田园佳作”。“也许我们的诗歌并不太规范,但创作的灵感和激情都是来自现实生活。我们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是最真实而又真诚的表达与抒怀。”巴吉垒镇农民诗人们热情又自信地诉说着自己的创作理念。
这里的农民怎么会如此热衷诗歌创作?这不得不说是得益于“巴吉垒诗乡”浓厚的创作氛围与爱诗情结的传承。
巴吉垒镇坐落在吉林省中部,位于曾素有“黄龙府”之称的农安县内。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出诗歌的沃土,20世纪60年代,巴吉垒镇被文化部命名为“诗乡”。
从1958年至今,巴吉垒镇共完成诗歌创作超过15万首,出版了《巴吉垒新歌》《田野放歌》《魂梦系黑土地》等近20册诗集。全镇4000余名诗歌爱好者播文明、育新风,这些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文字,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为吉林黑土沃野生花,也成了中国乡村变迁的一面镜子。
“今年粮食堆成山,我站山头入云端。撕块云彩擦擦汗,凑近太阳点袋烟。”极具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的农民诗歌,展现了农安大地的社会变革、文明进步和人们豪放、乐观、无畏的精神风貌。
“地里的庄稼不停长,我的诗就会一直写!”他们中间,李立国是镇里出了名的“创作能手”,十多年来他加入诗社,多次参加诗歌培训班,用一双干农活的手写出了数百首诗歌。交流会上李立国兴之所至,写下了“红梅绽放千家美,白鹤翱翔百业兴”的诗句。他说“种地是我的主业,养牛是我的副业,而诗是一种生活方式。”
黑土种粮笔种诗,这就是当地农民诗歌文化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高产的庄稼成了诗行,特色的产业写满诗意,富饶的乡村美出诗境……在广阔的田野间,他们在“诗乡”的荣誉下,把群众性诗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