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专刊

扎根吉林大地办教育 坚守报国初心谋发展

—长春中医药大学65年办学发展综述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三次党代会。

首届国医大师任继学。

学校19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

今年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建校65周年。65年前,长中医人响应国家号召,在白山松水间艰苦创业,揭开了吉林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序幕。65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使命,始终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服务于民众健康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书写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六十五载,岁月变幻,弦歌永续。长春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守正创新、砥砺前行,成为助力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生力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今天的长中医人正在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一流中医药大学,在新征程上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艰苦创业筑根基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65年如弹指一瞬间。但对于长春中医药大学而言,这65年光阴却饱含着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心血,饱含着长中医人对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无限热爱。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在党的中医药政策照耀下,在全国较早建校的中医药高校之一。1950年7月,在吉林长春,一所集中力量培养中医医师的学校——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在此基础上,1955年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1958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1955年成立的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基础上扩建成立长春中医学院,开启了吉林省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河。1962年,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并入学校。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全省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最高学府。

学校从建校之初就打牢了学脉根基。先有陈玉峰、云鹏、胡永盛、赵泰伯、刘冠军等吉林省内名师名医调入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后有任继学、阎洪臣、高世昌、刘柏龄、高士贤、王烈、南征等学员先后留校任教。一时间,大师亲炙,名家承训,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大先生们潜心中医经典,重视国学传承,深耕民族医药,带动学科团队发展,长中医的学术格局理念自此厘定。不仅如此,当时学校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并将延安时期的办学经验引入教学中。上世纪60年代,学校先后开展两次教学改革,均强调经典教学,夯实基本功,这也成为学校的教学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此后多年,学校在时代洪流中克服困难,努力办学。1970年,学校并入了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长春中医学院恢复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重生后的长春中医学院,稳步前行,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春中医学院相继成立了中医系、中药系,筹备成立了针灸骨伤系;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办中药学专业专科班;1987年开设中医骨伤科学专科专业;1992年招收中药制药专门化本科生;1996年招收中药制药专业本科生。至1998年,学校就已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培养层次,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等中医药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四种办学形式的发展格局,成为吉林省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1999年高校扩招。世纪之交的长春中医学院不断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2000年,省属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吉林职工医科大学并入长春中医学院。2002年,学校主体迁入净月新校区,此后,学校事业一路高歌猛进。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学校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成为当时较早由“学院”改名为“大学”的中医药院校之一。进入新时代,学校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先后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盘点过去,每一个长中医人都倍感自豪,因为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记录着全体长中医人瞄准靶向、撸袖实干的点滴印记,勾勒出全体长中医人策马扬鞭、蹄疾步稳的斑斓长卷,更折射出全体长中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基因。

回首65年峥嵘岁月,奋斗是长中医人最美的注脚。依托65年奋斗历程,长中医人正在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靓丽的风采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创新发展铸辉煌

建校65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时刻不忘传承和光大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责任,秉承“启古纳今 厚德精术”的校训,不断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尤其是近五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抒写了学校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篇章。

学校坚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全面实施杏林青马工程、“三服务三提升”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工程、“五五”廉洁教育工程等党建“四大工程”,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其中,“杏林青马工程”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模式,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新气象,荣获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获评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全省高校“党建优秀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吉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作为主任单位,联合17家省内高校组建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走在全省高校前列,达到课程思政全覆盖;“三服务三提升”工程标准,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指标纳入吉林省《新时代吉林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在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工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开展文化讲座130余场次,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百余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核认证制度,组织认证考试7次,覆盖人群2万余人。打造楼宇文化、道路文化、场馆文化,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活动等,极大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五五”廉洁教育工程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构建了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廉洁教育体系,建成VR教育馆,教育对象1万余人,让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继“国医大师”任继学、刘柏龄、王烈之后,学校终身教授南征又荣获“国医大师”殊荣,目前学校国医大师共有4名。继南征、黄永生荣获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后,王檀、赵文海又获批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聘任学校19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为学校“双聘院士”,1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获评“岐黄学者”,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4支教师团队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获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56人次。近年来,学校实施“杏林学者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计划,引进博士及高级职称以上人才207人,自主培养27名博士后,支持53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海外研修34人次。开展国内高水平大学专题培训700余人次。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各类人才协同发展的师资队伍逐渐建立了起来。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8个。创建“国医大师教改实验班”“三强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杏林双创人才培养工程实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以来,学校新增本科专业5个,成为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医学类本科专业实现全国一本招生。学生在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全国中药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屡获殊荣。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属高校领先水平。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规模达1.5万人。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攀升。成立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仝小林院士担任创始院长。2018年以来,学校科研经费达5.87亿元,授权专利数111项,发表SCI论文数量从年均123篇增至268篇。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1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获吉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8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22个。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落户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顺利结项。学校代谢性疾病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入选“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吉林中医药》《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本期刊均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社会服务工作成果丰硕。围绕国家全面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申报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目前学校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入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山医院、定西医院已经成功获批。从2018年以来,附属医院连续三年在近500家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居于前茅,持续位列东北地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第1名。脑病等5个专科获评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入选数量在东北三省各家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吉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为全省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学校与白山市政府、长春市二道区政府共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白山医院、附属二道医院。联合吉林市棋盘村、柳河县亨通镇打造“党建联盟”,创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健康扶贫作用,提前两年实现通榆县长发村整村脱贫摘帽。落实援疆任务,派出4批医疗队支援新疆阿勒泰地区中医药发展。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全程深度投入战“疫”,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的独特优势,为疫情防控和救治作出重要贡献。学校获评“无疫校园”,《长春中医药大学疫情防控手册》被长春市高校专班推广使用。2020年,学校组建4支中医医疗队,先后支援湖北武汉、吉林市、舒兰市、通化市、长春市等地抗击疫情;选派精锐医护人员对吉林农安、松原、集安、新疆阿勒泰等地区提供医疗援助。2022年,学校三所附属医院成为定点医院,整建制接管6所方舱医院,选派医护人员1348人支援珲春、吉林、长春和省内高校,参与11所定点及方舱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累计发放中药1009万付,完成核酸采样170万人次。

此外,学校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俄罗斯、日本、荷兰、匈牙利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单位签署协议,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及各级各类进修学习来华留学生677人。在国内建立“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在海外建设“中国-俄罗斯中医药中心(莫斯科)”,派遣4批医疗人员援助科威特,树立“中国医生”品牌形象。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学校整体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育人成效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特色校”等诸多荣誉。

厚积薄发启新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随着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也带来了更高更强的竞争和挑战。2021年12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回顾总结学校办学经验、发展现状、优势特色的前提下,结合中医药特点和吉林省特色,学校党委适时提出了实施振兴发展的“四大战略”——党建引领战略、人才攀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在“四大战略”的驱动下,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再创辉煌。

围绕党建引领战略,学校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健全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深化提升党建“四大工程”,从党建工作精细化、项目化入手,打造党建工作新载体。开展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定期召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围绕人才攀登战略,学校将聚焦一流人才,遴选、聘任一批“杏林学者工程”资深教授、特聘教授、首席教授、青年科学家,加强校内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在专业教学上起引领作用的名师。打造一批具有独特学术思想和独到临床技能的名中医。遴选一批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中医药骨干人才。通过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国内培养计划”“国(境)外培养计划”,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此外,还要做好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各系列职称层级设置,完善各系列职称评价标准等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干事创业能力。

学校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大力实施中医学学科高峰攀登计划,中药学学科高原计划,中西医结合、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发展提升计划,以中医药学科专业为引领,拓展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专业,推进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汇聚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专业群。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增设“中医药+”“+中医药”等新兴交叉学科,带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事业实现整体提升。

围绕改革驱动战略,学校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竞争力。在坚持以“本”为本,巩固本科教育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加强“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订单定向模式培养省内急需人才。加快教育评价改革,将执业医师通过率、毕业生升学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纳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还要在健全教师育人评价制度、完善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指标的改革和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战略、结构、制度、资源配置等多力驱动,走出一条重内涵、抓质量、上水平的改革发展道路。

蓝图已绘就,发展启新篇。在“四大战略”驱动下,学校对内全面聚焦一流要求,加快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对外全面加强开放合作,通过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推进校地合作,加强医疗服务,不断强化大学贡献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从1958年到2023年,六十五载风雨兼程、和衷共济。这是一部几代长中医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也是吉林省中医药高等教育漫漫求索、踵武日新的发展史。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求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厚重又年轻的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中医药大学努力奋斗,为建设健康中国、医药强省奉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