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9版:区域传真·四平

从省级贫困县到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来自双辽市的报道

本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高鸿

双辽市“秀水·乐稻小镇”。张树明 航拍

双辽市辽河体育公园。张树明 航拍

双辽市“百禄·乐活小镇”。张树明 航拍

双辽市商业步行街。张树明 航拍

双辽,曾经的省级贫困县,2020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然而,脱贫后仅仅两年,双辽就一跃成为国家首批10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之一。这个跨度,令人震撼!

初秋,走进丰收在望的双辽,探寻“示范县”的奥秘,让记者对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

双辽市委、市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兴产业、美环境、善治理、惠民生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图景在双辽大地渐次铺开。

“一区五链”

打造产业兴旺新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核心。双辽坚持“项目为王”,引进增量、盘活存量、扩充总量、强劲动能,打造具有双辽特色的“一区五链”产业新格局。“一区”,即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五链”,即化工产业链、玻璃建材产业链、电力能源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现代流通服务产业链。双辽的理念是,在延链补链中提升竞争力,在铸链强链中推动产业集聚。

双辽市绿电产业示范园区自2022年获批以来,锚定利好政策,紧抓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和绿色能源发展“窗口期”,结合区位资源禀赋,从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绿色载能、现代化工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化工产业链乘势而上。依托双辽化工产业优势基础,以昊华化工为龙头延伸基础化工上下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永林化工、5万吨糠醇和1万吨四氢呋喃、8万吨饲料添加剂等重点项目,利用3到5年时间,建成全省规模较大的基础化工生产基地。

玻璃建材产业链提档升级。重点推进迎新玻璃“一窑三线”项目建设。投资11.86亿元,依托现有的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升级建设1条日熔化量为1300吨的光伏玻璃盖板、汽车玻璃、电子玻璃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营业收入)8亿元、利税0.8亿元,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玻璃生产基地。

电力能源产业链厚积薄发。坚持稳基础、扬优势、扩增量,国能、华能、国华、大唐等大型电力企业先后入驻双辽,大型风机装备制造基地、国电双辽井岗风电场100兆瓦、国能吉林双辽灰场100兆瓦光伏等重点项目集中推进,实现了风光火一体化发展格局。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做大做强。科学制定《双辽市“十四五”特色产业规划》,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围绕水稻、花生、杂粮杂豆等发展农产品加工。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水稻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50余万吨。拥有中型花生油生产线2条,年加工花生能力8万吨。建立现代化水稻育秧工厂2座,花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个,创建省级绿色杂粮杂豆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王奔镇高产村(水稻)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新立乡水稻产业强镇已纳入吉林省农业产业强镇储备名单。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7个,初步形成绿色水稻、花生、肉牛肉羊、生猪、禽类、棚膜蔬菜6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现代流通服务产业链风生水起。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全面激活现代流通服务产业链。依托双辽乡村环境资源禀赋,倾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全省乡村旅游目的地。

打造“金秀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途径4个乡镇、10个村,全长42公里。涵盖省级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稻渔种养观光试验区、瓜菜示范区等1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添置了金良驿站、百禄乐活小镇和半马线、骑行线等乡村游景点,惠及沿线4.5万农民。金秀旅游公路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

“三乐”小镇是“金秀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节点,去年年初开始建设的“百禄·乐活小镇”,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472万元,将百禄村打造成集餐饮、娱乐、住宿、研学于一体的“乐活小镇”,填补了双辽市农旅融合产业的空白。截至目前,门票收益达35万元,营业额达450万元,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发展。宝山村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了“宝山·乐野小镇”。新建房车营地、围炉煮茶、稻田小火车等多个景点,改造提升接待中心、村史馆、乡村工坊、稻田公园及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等,乡村观光、度假、休闲质量全面升级。“‘秀水·乐稻小镇’的规划具有系统性,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处具有多种功用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绝对不是‘守着庄稼卖旅游门票’。”双辽利用3800亩稻田,进行旅游场景的设计、建设和展现。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依托,推动旅游与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文化等产业融合,使一二三产业在“乐稻小镇”中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融合发展,构建起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

“一区五链”如火如荼,乡村产业借势而进。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达到4975家。牧原集团、双英种业、科富种业等企业,主动参与园区创建,成为龙头企业的标杆。通过“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全市经营主体共带动2万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1元,同比增长4.3%。

产业要发展,土地是关键。双辽市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农村闲置宅基地等“沉睡资源”有效激活,挂牌流转、有价入市,打破了城乡之间、乡村之间资源地域壁垒,架起了民间、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桥梁”。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产权流转进入平台交易成交2095笔,成交金额3010万元,其中,耕地流转类2060笔,成交金额2693万元,工程采购类35笔,成交金额317万元。柳条乡吉兴村将集体确权的300亩土地,通过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价发包交易,最终以每年每亩830元成交,发包期限3年,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

“三点聚力”

扮靓生态宜居新底色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双辽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通过抓重点、疏堵点、创亮点,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着力破解环境整治痛点,不断扮靓乡村宜居“生态底色”,塑造经济、生态、人文互促共生的发展格局。

多措并举抓重点,增强生态文明示范性。以守好生态底线为重点,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势头“强”,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河湖警长”制“常治久清”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发展基础更为牢固。生态治理措施“硬”,合力攻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提升,四双大桥国考断面稳定达标,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实施绿水长廊项目10个,实施防洪工程、生态环保、涝区治理等项目12个,流域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多路出击疏堵点,提升环境治理规范性。扎实推进农村“十个一”建设工程,从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绿化美化等多角度发力,形成闭环治理体系。做细垃圾和畜禽粪污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桶分类、箱收集、车转运、站压缩、厂处理”流程,因村制宜拓展燃烧块压制、有机肥生产等途径,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做实村屯绿化美化:开展全民大造林活动,今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553亩,绿化村屯23个,补足绿化美化漏点;做优河湖治理和污水处理: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制,依托“河湖连通”工程,清理沟塘519公里,打造湿地415公顷。投资9000万元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通农村污水处理堵点;做通乡村道路网络: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美丽农村路”31条,总里程48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280公里,行政村硬化率、通车率、公路养护率均达到了100%。双辽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多方联动创亮点,确保环境整治长效性。建立“五项机制”,实现环境整治长效发展。建立党建引领机制:成立党政“双组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党政齐抓共管,实现组织、宣传、农业农村、住建、交通、教育、妇联等19个部门协同联动,引导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建立宣传发动机制:利用广电网络、文化墙等多载体宣传文明乡风和健康生活观念,印发宣传单20万份,营造人人关注、户户参与的氛围;建立典型示范机制:每个乡镇确定一个示范村,进行全市大循环评比,通过评选先进户、设立“红黑榜”等措施,褒奖先进户,激励后进户;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实行“四个一”督导考核,一月一督导、一月一总结、季度一交流、半年一考核,坚持通报嘉奖同步进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治同步”

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双辽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全省乡村治理试点县为契机,按照“三治同创”的理念,统筹推进移风易俗、道德银行、美丽庭院、法治护村等12项重点工作,推动建设乡村治理示范村24个,将城乡基层治理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抓自治夯基础,把“为民做主”转变成“由民做主”。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推行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四议”工作法,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议事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施“阳光村务”监督行动,实行一般事项季度公开、财务收支每月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行动,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通过党组织领动、党员带动、户长发动、群众行动,使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村规民约”。

抓法治促和谐,把“被动执行”转变成“主动服从”。强化软硬件基础建设,设立“百姓说事点”236个,村级警务室实现全覆盖;开展“平安护村”行动,提升乡村法治化水平,利用邻里守望相助特点,设立“法律明白人”“一网格一姐”等,及时化解纠纷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将法治建设与数字建设相融合,探索利用二维码、公众号、联通设备等做好“码上办”和“数字赋能”,提升法治成效,做到“信码不信访”。

抓德治润民风,把“我行我素”转变成“崇德向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大院等阵地,组建秧歌队、广场舞队等民间文体队伍,全市共打造文化大院94个;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度;定期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儿媳”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丰富“道德银行”积分管理和评比形式,利用“小积分”提升群众参与度。柳条乡柳条村制定了《道德银行评分细则》,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对获得“好婆婆”“新时代乡贤”“道德模范”“双辽好人”“四平好人”等荣誉称号,以及培养出大学生的家庭,均给予加分和奖励。每月一评,积分达到相应数量和档位,可到“道德银行”兑换相应奖品。讲述积分小故事,邀请村民分享积分心得,让“德”者在物质和精神上均有所“得”,达到了评选一个、影响一群、带动一片的目的。目前,全市共创建道德银行67个。

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群众不讲排场、不盲目攀比,引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尚。建立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报备制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红白事超标行为;探索成立村级“移风易俗”大食堂,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依托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让宣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道德银行”移风易俗所占分值比例,树立文明新风。

“从心出发”

书写民生幸福新答卷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双辽市以打造富美家园为目标,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从“心”出发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书写和美乡村的民生新答卷。

兜底线,守民心。双辽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2022年以来,启动防返贫项目32个,落实县域“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现联网报销,为脱贫人口提供健康保障。新开发公益岗4941个,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个,吸纳脱贫劳动力97人。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达到3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71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30万元。市福利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竣工,14家养老机构床位增至1639张。投资3.6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饮水安全覆盖所有村屯户,让农民喝上了“放心水”。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农村安饮服务中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推行“五防”厕改模式,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实行差异化补助。目前,已完成卫生厕所修建13000个,全部达到无害化卫生旱厕标准。

善作为,顺民意。高标准推进2023年10件民生实事:新建城区道路3.33公里,同步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3个;实施乡镇集中供热新改建工程;全力推动中心医院洗消、康复、急救三个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再生能源利用工程;推动新建及旧路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农村沟渠整治行动;完成东辽河干流18公里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棚户区改造1642套。生产、生活、就业、社保、卫生、养老等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具质感。

增福祉,惠民生。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巩固“双减”成效。职业中专荣获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第一中学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第四小学、第三幼儿园等民生工程建成使用。高质量完成辽河大桥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具有双辽印记的景观廊道、口袋公园。投资3000万元建成18万平方米高标准城乡造福工程——辽河体育公园,涵盖景观功能区、景观构筑物、亮化工程、给排水工程、监控及背景音乐工程等多个公益项目,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好场所。建设商业步行街升级改造工程,以双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鼓为文化主题元素,把喜迎八方来客的美好内涵彰显得淋漓尽致。每当夜晚,这里成了汇聚“烟火气”的超级客厅,伴随着歌舞演出,一排排小吃车整齐摆放,熙熙攘攘的人群围簇在此,各类美食香气扑鼻,整条街充满着烟火气息。该步行街先后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特色街区、首批省级步行街。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