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蟹肥稻黄,瓜果飘香。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凭借勤劳智慧让沃土生金,农民当之无愧是这个节日的主角。节日期间,江城大地处处洋溢丰收的喜悦,广大农民围绕“庆丰收 促和美”的主题,以不同形式展示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成果。
仓廪实、天下安。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让江城好粮行销大江南北。据吉林市农业农村局统计,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且丰收在望。以永吉县万昌镇为例,该镇12.5万亩水稻长势良好,目前已收割8000亩左右,预计今年的平均亩(小亩)产能达到1100斤,比去年同期增长3%。
金色丰收离不开智慧科技,绿色农业光大了农耕文明。吉林市各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和指导玉米化控技术、水稻病虫害飞防等农业主推技术27项,推广应用面积872.6万亩,夯实了全年的丰收基础。其中,永吉县全面集成应用智慧农业、飞机航化作业、统防统治、工厂化育秧等新技术取得成效,现代化核心区全程机械化率达100%,预计粮食总产量17.2亿斤,实现连续十年保持增长。
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有序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吉林市加快培育稻米、肉牛、白鹅、长白山特产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专心打造“吉品贡”品牌,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12家、规上企业达到119户,仅上半年产值就实现66.1亿元。在这方面发展较快的永吉县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并创建了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沃野满金黄,喜看丰收忙。当秋收的美丽画卷在黑土地上徐徐展开,我们歌唱丰收,礼赞农民,期盼续写灿烂的农耕文明,加快建设新时代富饶美丽的乡村。
黑土地收获金色希望
9月24日,永吉县万昌镇,金黄遍野,稻浪起伏,到处可见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万昌镇位于世界黄金水稻带,具有天然地理优势,耕地平旷,水源充沛,是承载永吉县水稻增收的“希望田”,也是保障吉林市粮食安全的“底气田”。
据悉,今年一进入9月,万昌镇的水稻就陆续开镰收割了。在万昌镇吴家村,村民张帅看着饱满的稻穗,乐得合不拢嘴。他说:“我家有一垧多地,今年种了长粒香,长得可好了,这些地能比往年多收1000斤左右。”更让他高兴的是,现在村里有合作社,销路不愁,还能卖上好价钱。
张帅说的合作社,是永吉县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吴家村党支部书记王伟算起收入账,乐呵呵地说:“今年合作社的水稻预计增产8%,每公顷同比大概能增收4000元。”
万昌镇镇长周洪亮说,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的推广和黑土地保护,今年丰收已成定局。“今年,根据收割情况,预计水稻产量超过2亿斤,能比去年提高5%。”
永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县加快生产体系优化升级,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他们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万亩,占基本农田比重升至66.7%。
在磐石市牛心镇毛豆田中,村民们正忙碌着采摘、装袋、称重。他们虽然忙碌,脸上的笑容却是丰收最好的证明。今年,牛心镇6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的230余亩毛豆迎来大丰收,亩产能达到2200斤,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0余万元。
今年,吉林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科学施策,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他们推进“百亿斤”粮食增产行动,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升玉米、大豆等作物面积比重,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他们积极应对汛期及洪灾影响,成立15个工作小组,分类施策做好农业灾后重建工作,并利用线上线下各类渠道,开展受灾地区农技指导服务,落实促早熟措施,推动农作物尽快恢复生长,确保抗灾减损保丰收;持续抓好田间管理,因地制宜落实措施,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作业面积达96.2万亩,全力保障稳产增产。
果园里实现致富梦想
瓜果飘香季,采摘正当时。果园里,果树成行,粒粒饱满的果实如宝石般缀在枝头,藏匿在绿叶之间,等待人们去品尝……九月的江城,多个县(市)区的采摘节、农产品展销会相继召开,黄桃、锦绣海棠等水果,还有榛果等坚果让百姓齿颊留香、大快朵颐。
在磐石市烟筒山镇民主村,葡萄成熟香满园。今年,村集体葡萄大棚有34栋,其中金红娃29栋、绿玫瑰5栋,预计可产葡萄5万斤,产值可达30万元。除了销售葡萄的收入,村民在葡萄园打工,每月每人可增收2000多元。鼓鼓的钱袋子,也让农民尝到了丰收的甜头。
磐石市宝山乡的锦绣海棠汁丰味甜、肉质紧实。“我种了20多亩果树,一年收入近20万元。果子不愁卖,合作社上门来收,果子现场就变成现金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果农赵洪生脸上。据了解,当地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通过更新品种、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苹果树变成村民的“摇钱树”。他们还积极打造了环锅盔山采摘休闲观光线,以苹果种植大户为基础成立果品采摘园,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振兴之路。
9月22日,在吉林市丰满区金秋采摘文化节上,巨大的南瓜让小朋友张开双臂都抱不过来;捧起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摘一颗放在嘴里清凉甜润;翠绿的香瓜和黄澄澄的南果梨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和甘甜……到处是丰收的滋味,更是难以忘却的美味。
近来,永吉县北大湖林果小镇也处处洋溢丰收的喜悦。这里林果产业丰富,种植面积达1.1万亩。今年,榛果产量将超过6600万斤,目前已全部采摘完毕。下一步,农民将根据订单进行炒制加工出售,让颗粒饱满的大果榛子,通过物流直达百姓家中。
今年,吉林市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聚焦食用菌产业集群、果蔬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等,制定全年发展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末,当地人参栽培面积达到1.2万公顷,灵芝栽培发展到600万段,黑木耳达到11.5亿袋。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新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指导5户企业成功创建2023年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丰满区江南乡孟家村(休闲旅游)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持续开展春夏秋冬四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打造系列多样乡村精品游线路及休闲农业红色经典旅游线路15条,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扬优势唱响田园牧歌
舒兰市农民养鹅的多,但过去不太赚钱。“一只成鹅一天需要8毛钱饲料,1万只鹅一天就能吃掉8000元钱。”舒兰市新安乡养殖户刘华说,“再加上中间商压价,那时候养鹅真挣不了几个钱。”
舒兰市政府总结以往经验,认为要确保劳动者增收致富,就必须要做全鹅产业链,把白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来抓。2022年,舒兰市政府出台《白鹅养殖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建设不少于667平方米的鹅舍,就有近万元补贴;养鹅1000只以上者,最高可享受4万元贴息贷款;每只鹅保费2元,养殖户承担0.6元,剩余由政府和保险公司补贴……结果当年全市的白鹅养殖端产值就达到2亿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4400万元。
舒兰地处“黄金产绒带”,鹅羽绒品质上佳,因此白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在这里已根植30年。总经理张玉宝说:“公司年加工羽绒800吨,羽绒制品10万件,年均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近800万元。”
如今,舒兰白鹅产业的发展已见成效。当地现已打造10万只种鹅示范园区1个、百万只白鹅养殖园区2个、万只标准化园区5个;推广“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园平台+养殖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推动品质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截至8月末,吉林市鹅饲养量527.7万只,同比增长205.7%,其中舒兰市鹅饲养量就占到482.6万只,同比增长279.5%。
畜牧业中,同样卓有成效的还有生猪的规模养殖。吉林市充分发挥舒兰、永吉、磐石、蛟河4个生猪调出大县示范引领作用,以13个省级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为依托,切实强化生猪产能调控。积极推进生猪养殖保险,提升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已达629户,较年初增加32户。同时,吉林市以肉牛产业“施工图”为引领,重点推进33个肉牛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肉牛产业示范小镇创建,带动扩群增量、转型增效。截至8月末,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14.4万头,同比增长17.3%;累计出栏量44.9万头,同比增长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