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影像带你“归”田园

□王小微

吉田村无人水稻农场(组照之一) 黎培生(广东) 摄

抢收(组照之三) 齐双(吉林) 摄

仲秋时节,天高气爽,沃野流金。

又是一年丰收季。而自秋分日开展的“第十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已经在长春展出了近一个月。一个月来,人们纷纷来到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在这座都市中的园林里,人们驻足、流连、观赏、赞叹。一幅幅由农民朋友拍摄的摄影作品,生动呈现了色彩缤纷、美丽多姿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放下锄头的农民,拿起了相机。他们尽情地去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情感,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祖祖辈辈,日复一日,他们在广阔的土地上劳动生活,然而,这也正是他们置身其间的火热现实,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脚下有沃土,胸中有深情。而能够让农民摄影爱好者成长为农民摄影家,并最终在全国大赛上一次又一次斩获大奖,这,不能不提到广为人知的“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正是这一项工程,为农民摄影这棵小树,施肥培土、修枝剪叉。悉心照拂、精心培育。这一棵棵小树,长成了葱茏蓊郁的树林,并在金色的秋天,结出了累累果实。

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是为了农民,更要依靠农民。伴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农业农村事业蓬勃发展,广大农民朋友记录乡村振兴、描绘美丽家乡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了回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的热烈期盼,让他们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2006年,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这项工程,从最初对大量农民影像的采集,到对农民摄影队伍的建设,再到艺术家和农民朋友一同进行多元、深入的影像创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走过了一段逐渐丰富和丰满的旅程。而作为这一工程的延续和发展,2011年,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开始创造性地隆重推出。

今年,第十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的开展日,在秋分日。这一天,正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此巧妙安排,可谓匠心别具——既跟随着节日的节拍儿,又敲响了丰收的鼓点儿。

这样的展览,未看之前,就已经欢欣期待了。

于是在今年的秋分日,我们也沐浴着澄明的天色,享受着秋阳的暖照,去好好地,看了这场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这届摄影展,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和从事“三农”工作的摄影人,共投稿5万余幅,最终,119件作品入展。这些获奖作品,可谓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了。

山之南,水之北。有多少风景,就有多少发现风景的眼睛。

《兴旺的茶市》,拍摄于阳春三月“世界最美茶乡”——四川省雅安市红星镇。拍摄聚焦于一处繁忙的茶叶集市,在这里,春茶交易正有序进行。近景,远景,空中俯瞰……摄影人从各个角度,对这处热闹的茶市进行了生动记录:一箩筐一箩筐的鲜嫩茶芽儿,呼啦啦从箩筐里倾泻而出,装满了收购者的小车。而无论卖主还是买家,眼角眉梢,皆是盈盈笑意。远远望去,涌动在集市上的茶叶,像极了漂浮在河面的青绿之萍。这是绿色的海洋,收获的海洋,洋溢着浓浓的春之气息。

《吉田村无人水稻农场今昔》,拍摄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这组照片,记录了农场采用5G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操作的“智慧种田”故事。蓝天白云之下,青山掩映的水稻田,正慢慢变成金黄。在空无一人的水田里,喷灌的水雾之上,恰好出现一道彩虹。这样绚丽的场景,被摄影人抓拍下来,令人不忍移目,迈不动脚步。组照中,还用了多幅今日机械化与昔日手工劳动相对比,体现了新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划时代作用。

《新时代的彝族影像》,拍摄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2020年,精准扶贫取得历史性成就,一座座彝族新村出现在大凉山上。这组摄影作品里,一位美丽的彝家姑娘生动出镜。举着阳伞的她衣着利落,正在大方而自信地打着电话。而今,大山里的人们,也终于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脱贫、致富、奔小康。新时代的农民,正满怀憧憬行进在现代化的大路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广大的乡村,深深寄托着代代农民的希望与梦想。

《扒龙船》,拍摄于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古镇。这一天,正是国庆节。画面中,一座大桥横亘水面,桥上,“复兴号”列车如一条白色蛟龙,疾驰而过;桥下,身着节日盛装的选手们在“龙舟竞渡”。原来,一场比赛正进行。再看水之两岸,观赛的人手舞足蹈,兴高采烈。花正艳,绿正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唤醒了多少人心底久远的梦。

本次展览中,吉林作者的多幅作品也引起瞩目。一组名为《抢收》的作品,记录了吉林蛟河市拉法街砬前村,在秋日冰雹来袭前紧急抢收的情景。画面中,十月乡村,虽然有鲜花依旧盛开,但是寒霜逼近,漫天洁白。突遇自然灾害,农民们争分夺秒,下田抢收。这幅作品的拍摄者齐双,就是吉林蛟河摄影的优秀代表之一。30多年来,从最初的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到闻名全国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齐双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但是,无论头衔和荣誉怎样,多年来,他一直都安然生活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在这块广阔的黑土地上。齐双说,家乡,只有家乡,才是他立足的根本,也才是他创作的“富矿”。他忘不了,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在自己的家乡和吉林多地,成立农民摄影讲习所,建立农民摄影创作基地。正是有了这样的送课上门,他才有了与摄影专家和爱好者们学习、切磋的机遇。前行的路上,千辛万苦,他才和众多的摄影人一样,从不孤单。

近年来,吉林蛟河等地的农民摄影蓬勃发展。像齐双一样,李志成、刘太东、马学彦、袁永贵、崔立程、田桂清、刘雨鑫、黄艳玲等蛟河农民摄影人,成长为吉林农民摄影家的典型代表。随着农民摄影群体不断壮大,“吉林农民摄影文化现象”蜚声全国。

像齐双一样,每一个吉林摄影人,都深深扎根于吉林这块沃土,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时,也将自己的创作历程,变成了一部部精彩纷呈的人生大书。他们的故事,汇聚起来,就是绚丽的吉林故事,就是壮美的中国篇章。

自古以来,作为农业大国,每个中国人的心底,其实都深深地烙下了田园梦。而这些摄影人是勇敢的,亦是幸运的。在简陋的摄影条件下,在辛苦的劳作之余,他们敢于并善于发现,用自己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并记录了生活的美。他们因为自觉,而自信;因为自信,而将美好的生活道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靓丽。

久居都市的我们呢?也时常遥想田园。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采菊东篱,种豆南山。而今,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就真实地呈现于眼前。

金秋里,就让这些农民摄影家带着我们,在城市里,做一次“归”田园。且看那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余韵,袅袅;回味,绵绵。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