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添怡)10月23日10时8分,长春急救中心调度员王琳琳接到这样一个呼救电话。“我父亲,96岁,在陕西路一家浴池洗澡时,突然晕倒,意识不清。”王琳琳告诉家属让患者平躺,头底下不要垫东西。“老人现在喊得醒吗?”王琳琳问。“喊不醒!”
根据家属提供的具体位置,王琳琳立即派了最近的救护车前往。“有没有呼吸?”王琳琳边问边指导家属观察老人胸廓位置是否有起伏。
“有呼吸,呼吸弱!”
“胸部起伏间隔多长时间?”王琳琳通过系统里的“呼吸诊断工具”,确定老人已经处于“濒死呼吸”危险状况。此时,如果等到急救人员赶到再抢救,将错过黄金抢救时机。
“别慌,我现在教你做心肺复苏!”
“把他的衣服解开,暴露胸部。”王琳琳继续远程指导,“你一只手的掌根放在老人两乳头的正中间位置,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这只手的手背上,双手交叠按压,要使他的胸部每次下陷5厘米,每秒钟至少两次。两次按压之间要让他的胸部完全回弹,按压速度要快,力度要大。”
“跟着我的节奏,1、2、3、4……”“坚持按压,急救人员没到之前,您就一直听我的口令。”电话那头,家属根据王琳琳的指导为老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度过,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醒了!他刚才好像有了一点点意识。”几分钟后,家属欣喜地告诉调度员。
此时,通话时长已经将近12分钟。也就在这时,救护车顺利抵达,老人同时也恢复了意识和呼吸。于是,生命的接力棒接到了救护车医生翟雪手中。
10月26日,调度中心通过回访得知,老人当天被送到医院后,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生命体征良好。
“调度员的声音温暖有力量,很好地引导我们采取了急救措施,我们感到很暖心,谢谢……”家属说。
长春急救中心调度指挥科科长闫丽影说,这样的“生命保卫战”调度员已经历多次,只要家属或第一目击者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积极配合,就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