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3版:国内国际

立足小手工 发展大产业

“巾帼巧匠”闯出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李婷 姜岸松

“巾帼巧匠”手工艺作品展览。

“吉林巧姐”吴云苹(右一)在进行草编培训。(资料图片)

近日,吉林高新北区一家合作社的姐妹们个个喜笑颜开,因为她们刚刚拿到玉米叶编织订单的回款。

据悉,这个合作社搞的玉米叶编织是省妇联组织的“吉林巧姐”手工制作项目之一。去年以来,吉林市妇联依托“吉林巧姐”手工制作项目,打造“巾帼巧匠”品牌,采用“四步工作法”,扩大品牌影响力,帮助许多农民姐妹实现了增收致富。

谋划市场,丰富品类。玉米叶编织制作工期长、品种少且更新慢,难以形成产业。吉林市妇联通过大量调研,寻求产品和市场的结合点,在玉米叶编织基础上,又挖掘拓展了包括剪纸、布贴画、关东绣、农民画、满族撕纸、毛线钩织、旗袍制作、虎头鞋制作、假发编织、套娃绘制等近20个类别千余个适销品种,供创业就业妇女选择。

培育人才,扩充队伍。吉林市妇联争取270余万元资金,开展46期培训,培训“吉林巧姐”3266人;培育项目导师50人;吸收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加入导师队伍,涌现出孙艳艳、陈丽丽、代悦等一批新型“吉林巧姐”带头人。吉林市妇联还培育了40余名手工非遗传承人,占当地全部手工类非遗传承人总数的95%以上。

建强基地,延伸链条。吉林市妇联创建各级各类“吉林巧姐”实训基地等共计6个,采取“订单+培训”模式,鼓励基地带头人依据订单开展定向培训,畅通了销售渠道;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为区域内“巧姐”搭建合作平台。促成手工项目带头人与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老师交流,开发新型产品;为舒兰市陪读母亲对接毛线钩织项目、为吉林市儿童医院陪患母亲对接环保袋钩织项目、为旗袍馆对接关东绣制作项目等;鼓励支持玉米叶编织带头人吴云苹基地转型升级。目前,吴云苹已签署外贸环保手编袋订单销售额累计80余万元,安置省内外近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初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旗袍馆负责人朱文俊在深圳建立分公司和加工厂,每年订单销售额1000余万元。目前,吉林市妇联正引导基地将订单向村屯社区和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倾斜,实现群众增收和企业发展双赢。

夯实品牌,增进活力。2022年,吉林市妇联着手打造“巾帼巧匠”品牌,促进吉林市的“巧姐”向“匠人”转化。他们举办吉林市十大“江城巧匠”评选活动,推荐“巾帼巧匠”参加全省“吉林巧姐”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吉林市妇联连续四年荣获“优秀组织奖”。2023年,吉林市妇联征集优选了13个品类的百余件作品,开展免费手工展览,并通过“松淞姐姐”直播代言团队宣传讲解,让群众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收集整理了31位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的手工作品,入选江城“巾帼巧匠”纪念邮票。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