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努力让吉林的荞麦成为大产业

本报记者 张磊 尹雪

“在留学攻读博士以及回国工作的6年里,我一直在做荞麦育种相关的学习和工作。我发现荞麦在食用、药用、观赏性等方面有很多好处,但吉林的荞麦育种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选择回到家乡作一点贡献。”白城市农科院荞麦研究所副所长李春花说。

李春花出生于和龙市。“我父母都是庄稼人,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他们的艰辛和付出,勤劳与善良,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耳濡目染的农村生活,使她从小就了解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高考时,李春花报考了延边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她来到云南省农科院从事荞麦育种研究工作,并成为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成员。

在云南期间,李春花始终关注着吉林的荞麦科研情况。在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白城市农科院院长任长忠的努力下,吉林的燕麦荞麦产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2019年,李春花提出了调往白城市农科院的申请并得到批准。

“回到家乡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单位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领导和同事们热情的帮助,让我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李春花说。

在国内,苦荞杂交育种一直是卡脖子的难题,而李春花一直从事的正是荞麦育种研究工作。2021年8月,为了给李春花更好的发展空间,白城市农科院成立了荞麦研究所。“做好科研最重要的是热爱,回到吉林,来到白城工作的这几年,我对工作有了更多的热爱,也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快乐。”

李春花现在的主要育种目标是早熟、矮秆、高产荞麦,既能早熟,又具有不倒伏的特点,还能提高20%-50%的产量。“做苦荞杂交的时候特别难,苦荞花特别小,一般只有2-3毫米,常常闭花授粉,你戴放大镜可能都看不清它授没授粉。所以我们做杂交操作时必须高度集中,有时候从天亮就开始进行杂交,一天下来要做几百个才能得到几粒成功的种子。”李春花说。但看着荞麦一天天长大,她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

在白城市农科院的4年时间里,李春花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有5项,申请了2个荞麦新品种的认定,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成果3项,主持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授权和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2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17篇。

“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让你回到吉林?我的答案是亲人的期盼、家乡的召唤、事业的渴求、平台的托举、团队的力量和成功的希望,这一切凝结成了我对梦想追逐的动力。”李春花说,今后,她会用更多的科研成果向家乡献礼,努力让吉林的荞麦成为大产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