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社会

“文明积分” 你兑换了吗

本报记者 韩雪洁 吴茗 马贺

在镇赉县嘎什根乡的“爱心超市”积分兑换评比表彰活动现场,村民们手捧证书和奖品,笑意满满。 田宏 摄

长春市桃源街道长源社区居民志愿者踊跃参与邻里节活动,为居民服务赚取积分。 本报记者 马贺 摄

镇赉县乡镇干部到受表彰的人家走访。 田宏 摄

长春市桃源街道长源社区居民志愿者用积分兑换日用品。 本报记者 马贺 摄

通榆县四井子村村民互相帮忙围苞米栈子,村里给发积分,大家既增进了感情,又有收入,都很有干劲。(资料图片)

“文明积分”制,是近两年我省积极探索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径,通过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通过兑换“文明积分”,人们干有目标、做有所得,增加了成就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加入了“文明积分”行列。


在我省,“文明积分”制的推广运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乡村振兴局的积极倡导下,全省很多地方以“文明积分”兑换为抓手,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小积分”撬动“大德治”,新风正气得到弘扬,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志愿服务小积分“兑”出文明新风尚

精美套碗、纸抽、洗衣液……日前,长春市南关区桃源街道长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一件件标注着分值的台灯、水壶、电磁炉等礼物被领走。要问领取礼物需要啥条件?辖区里的“三长”、居民志愿者们给出了答案——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无私奉献爱心,把大家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儿去办。

“我觉得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为大家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社区实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制度,让我感受到了被肯定、被回馈的快乐。”辖区东大小区居民志愿者王先生高兴地说,自己参加清扫楼道、帮居民维修小物件等志愿服务活动累积的积分兑换了一个凉水壶和一张社区长者食堂代金券,他说以后会更加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向上向善。

“很多居民有想做志愿服务的意愿,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我们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管理制度进行引导,把志愿行为做了量化,并能兑换实物,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付出就有回报的意义。”长源社区党委书记刘婷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作用,长源社区结合社区实际,不断创新居民自治模式,探索开展志愿者积分兑换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同时也推进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我当初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就想助人为乐,没想到还能得到物质回报。我感到很光荣,也很高兴!”长山花园社区老党员、志愿者耿尚斌是社区志愿者服务的“主心骨”,他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10余年来一直义务为广大居民群众磨刀、磨剪子。“现在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我每年都能攒下很多积分,有一年我免费为广大居民磨刀、磨剪子100多次,获得了最高积分,还兑换了一台微波炉。”耿尚斌说。

在长山花园社区,记者看到志愿者服务积分兑换区展示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牙刷、牙膏、香皂、洗衣粉、洗手液、台灯、热水壶等各种生活用品,旁边则清楚标注着兑换所需的积分。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所得积分挑选相对应的物品。

“志愿者参与小区大扫除、免费给居民理发、照顾孤寡老人等活动都可以得到积分,我们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参与活动的次数、为社区发展所作的贡献等折合成积分,并按年进行积分兑换。”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萍说,现在居民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热情非常高,归属感越来越强,社区大家庭的氛围越来越浓。

“小积分”撬动“大能量”。如今在长春市,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在一些街道社区稳步推进。以积分兑换制度引导群众,以文明实践带动文明新风,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积极主动地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中来,真正使志愿服务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同时也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美好生活提供了有效路径。

“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我今天兑换了三个大件儿!都实用着呢。”近日,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爱心超市”积分评选表彰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村民官文成获得了表彰,他用积分奖励兑换了电饭煲等奖品,满心欢喜。表彰活动现场,高考、中考成绩在全乡前三名的同学家长获得了“培育优秀人才”积分奖励;“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最美家庭”和“最佳网格员”“大岗好人”,以及抢险救灾等突出人员也收获了积分奖励。

“大家要继续做遵守村规民约的好榜样,这次活动就是为了激发每个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小超市’汇聚起咱大岗村的‘大动能’!”颁奖仪式上,村党支部书记石云虹鼓励的话语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看到这么多被表彰的村邻获得了积分奖励,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

“今天的奖品可是个大家伙,家里还真缺少这么一台大冰柜!”今年秋收后,镇赉县嘎什根乡望海村的志愿者梁恩义捡拾了12000多个农药瓶,获得了12700分的劳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了价值2400元的冰柜、电饭煲等实用物品,高兴地回家等着工作人员送货上门。在嘎什根乡“爱心超市”积分兑换、评比表彰活动现场,村民们手捧证书和奖品笑意满满。

“我们这次为15个村、41位村民兑换了价值近万元的冰柜、水杯、暖壶、电水壶、保温杯等各类生活物品。他们都是在环境卫生整治、重视教育、孝老爱亲、发展庭院经济和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模范典型,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干群的一致好评。”乡干部徐海峰说,“爱心超市”的积分兑换活动其实是一种双向奔赴,村民在做公益、做实事、做好事的同时,也获得了积分和肯定,这也能够鼓励村民继续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实现双向循环。随着各村积分兑换、评比表彰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乡村“爱心超市”也逐渐成为传播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加油站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乐园。

小积分树新风,大德治扬正气。嘎什根乡“爱心超市”自2022年5月运行至今,围绕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社会公德、勤劳致富等内容积极开展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用品的积分制奖励模式,以行动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激发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乡各村积极响应号召,在开展“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中,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通过开展“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不仅全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还涌现出最美重教人、孝老爱亲典型、新时代志愿者、最美庭院种植户等一大批先进人物,进一步发挥乡风文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了精神文明建设新样板,强势助力乡村振兴。

在镇赉县很多乡镇,“爱心超市”越来越受到群众的认可,不少村民表示,积分兑换不仅让大家更有积极性和获得感,还成了群众比学赶超的新舞台,村民们在日常的“攒”积分中,也在“攒”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如今的镇赉,各村的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悄然改变,积分“兑”出了荣誉和文明,更激发出乡村治理的新活力。

“小积分”助推乡村“大文明”

通榆县是“文明积分制”实行得较早也最完善的地方,堪称省内“样板”。农安、双阳、德惠、梅河口、长白等市县纷纷通过实地参观、线上交流,到通榆县学习借鉴“文明积分”制的经验做法,并不断实践,受到居民们的普遍欢迎。

2021年8月,通榆县的“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在八面乡八面村开始试行,如今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该模式已在通榆172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文明新风渐成时尚。

2023年,兴隆山镇兴盛村评选出两名“好媳妇”,盖艳坤便是其中之一。20年前,盖艳坤和丈夫喜结连理,来到婆家以后,盖艳坤就主动承担起照顾高龄婆婆的担子,婆婆年龄大了,慢性病多,一生病就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盖艳坤就无微不至地照顾,“都是一家人,照顾老人是做子女的义务,我们孝顺老人,孩子才会孝顺我们,才会把这种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盖艳坤说。

兴盛村常住人口有950余人,原来赶礼风盛行,几乎每天村里都有各种名目的宴席,最多时村民们一天要赶三场礼。“那时,村里老人过寿、婚丧嫁娶、新房上梁等都要办上几十桌,谁家有事都得去,每天赶场真是累呀。”一位村民说,以往村民们办事情都讲排场,请乐队、摆酒席,一样都不能少,尽管村干部做了多次劝导工作,还是会碰上有的村民不配合的情况。随着“积分制”工作法不断完善,兴盛村的移风易俗工作有了很大转变,从硬性约束到自觉响应,一个个积分记录着善行,一个个行动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为移风易俗注入了新活力。

和兴隆山镇兴盛村一样,“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让通榆县各乡镇村民的陋习得到了明显改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见贤思齐之风日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帮助同村的村民围苞米栈子,干一个小时给15积分,一积分是一块钱,一天干10个小时就是150块钱左右,他帮你干,你再帮他干,村里给发积分,这样农活干了钱也挣了,彼此之间的情谊也更深厚了,村民热情就非常高。”四井子村党支部书记姜晓丰说。

在开通镇美苑小区王琦超市,人来人往,晓光村的村民经常来这里用积分兑换物品。“年初以来,村民来这里兑换生活用品的价值累积32498.5元,村民们义务劳动获得积分热情高,我们超市也加入签约商家,为小积分建设体系助力。”超市老板王鑫奇热情地介绍。

2023年以来,通榆县请来专业技术公司开发设计了“小积分”激活“大德治”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行后台赋分、前台兑换以及活动开展的实时管理,实现村民兑换资金“T+1”到账(24小时内到账),更加便捷快速,同时设计了“德行天下通榆”手机小程序,方便村民随时查看使用。“通榆县‘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管理系统的打造,不仅实现了对全县各乡镇村活动开展的实时管理,也实现了虚拟货币到现实货币的转换,极大地方便了签约商家、村民,更有效地激发了全县农民参与的热情,促进了数字化乡村建设进程。”通榆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人张宇阳说。

目前全县参与“小积分”活动的村民已达52767户,除去外出务工人员和无劳动能力群众,参与率基本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赋分1255.6万分,兑换积分789.7万分,群众最高获取18000多积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通榆县农村矛盾纠纷较上一年同比下降9%,刑事案件下降36%。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文明积分”制以“德治”为切入点,较好地实现了“三治”融合,破解了乡村振兴中诸多治理难题,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