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旭 曲镜浔)近日,长春博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进口一批货物顺利运抵工厂并投入生产。公司业务负责人杨凯看着生产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工作,心里格外温暖,但想起这次因报关失误导致的停产风险,仍心有余悸。
“这件事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当时,中外运(长春)物流有限公司的报关员打来电话,说为我们代理报关的一批货物因币制报错导致无法对外付汇……”杨凯向记者讲述着事情的经过,他说,因结汇期限马上到了,如果违约支付,国外供应商就会停止供货。随后,中外运(长春)物流有限公司的报关员立即与长春海关所属长春绿园海关进行了沟通。
在了解情况后,长春绿园海关迅速指导企业提供有关资料,第一时间与现场海关联系配合,加急审核,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税款计核和改单手续,并帮助企业顺利办理结汇手续,维护了企业信誉,避免了停产风险和巨大经济损失。
像这样的故事,仅仅是长春海关运用“枫桥式工作法”助企纾困,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春海关将靶向普法作为践行“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将企业关心的、关注的提前告知,送法上门,第一时间进行说法释理、纾解对方负面情绪、协商争议解决方案,优化服务,化解矛盾,有效发挥基层一线排解问题矛盾前沿阵地作用。实现“小事不出科、大事不出关、争议不上交”,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段时间以来,长春海关新增关企协商平台及机制4个,采取调解和解方式化解行政争议52起,化解成功率100%,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