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通化

奋力谱写“中国医药城”建设全新篇章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回眸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上,15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主题、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主题、探索人参等中医药多元价值主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上,15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主题、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主题、探索人参等中医药多元价值主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上,15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主题、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主题、探索人参等中医药多元价值主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鸟瞰通化。(资料图片)

11月25日,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通化启幕。图为大会开幕式现场。

参会嘉宾认真听取学术报告。

会场外,通化人参产品备受青睐。

本报记者 李铭

冬日通化,药香氤氲。一场盛会,“传承”与“创新”融合,“开放”与“共享”蓄能。

扛起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药乡”担当,11月25日至26日,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通化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医药行业管理、科研、医疗、教育、文化及产业机构等方面代表共聚通化,围绕“中医药科学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业。

依托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这一平台,“中国医药城”“中国中药之乡”通化以药为媒、共话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医药城”建设的全新篇章。

勇立潮头——

携手共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由农工党中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医科学大会是我国中医药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会,自2014年首届中医科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后,历经八载,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峰会、中医药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论坛。

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以及中医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本届在通化召开的中医科学大会更名为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为“健康中国”助力前行。

共谋中医药科学发展良策,共绘中医药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此次大会既是一场立足中医药前沿趋势、把脉产业发展方向的盛会,也是一场促进合作交流的高端学术盛宴。

会上,15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主题、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主题、探索人参等中医药多元价值主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解读国家战略、分享前沿资讯,碰撞思想火花、共话产业未来,引发与会人员对于中医药现代化更深层面的思考。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副所长边宝林表示,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落户通化并首次在东北地区召开,对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中医事业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通化是中医药生产企业和中药材原料大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产业链,包括种子种苗、饮片的生产与炮制、中成药的生产等,都需要进行高质量研究与生产。”边宝林说。

这是一次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大会,为今后中医药产业发展绘就了蓝图。

这是一次思想碰撞、集思广益的大会,探索着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晓波认为:“通化蕴藏了大量的人参资源,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要把种子种苗做好、把林下参做大做强、把林下人参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好,做好人参的临床价值的评价。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商业为纽带,加快加强人参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来参会,就是来‘取经’。”参会企业直呼这场最高规格的中医药领域大会,让人受益匪浅。

“会议期间,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科学专家以及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对中医药发展与科学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受益颇丰。”东方红西洋参药业(通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文科说,公司作为中医药产业中的一员,将借这次大会的东风躬身前行,为通化地方经济发展、为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原参益品(上海)生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青松表示,与会的领导、院士、专家为中医药科学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规划了路径,让企业发展充满信心。“我们专注于以林下参为主要原料的精细加工产品,和通化长龙药业建立了两年的合作关系,之后计划在通化打造生产基地,延伸产品线。”

乘势而上——

“高端智库”赋能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初冬迎瑞雪,奋进通化喜事连连。

在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召开期间,通化成立人参产业专家委员会,打造专家建言资政平台智库,推动人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化人参产业专家委员会由具有人参种植与生产、技术与应用、科研与商贸等方面较高技术、理论水平或丰富实践经验的90位业内领军人物、顶级专家组成,分为人参种植专业组、加工生产专业组、化学和药理专业组、临床医学专业组、人参标准化专业组、溯源检验及感官鉴定专业组、人参文化专业组。

作为通化人参产业的最高“智库”,专家委员会将有效助推通化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更加高效地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在通化人参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次大会,听到了各位专家对人参的关心和关爱。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必将对通化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益盛药业董事长张益胜说。

人参作为“百草之王”,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日益受到推崇,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通化是人参文化的发源地和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区,人参产业是通化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现已形成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科研、品牌、文化“七位一体”的人参产业新格局。

近年来,通化在全国率先调整优化人参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科学配套技术,全面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人参栽培技术、人参质量、种植规模、产量一直位于全省前列。目前,累计创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91个,居全省第一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伟表示,通化成立人参产业专家委员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专家委员会将在繁育、种植、行业标准制定、人参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给予通化助力。“很高兴能为通化人参产业发展助力赋能。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要把通化人参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之后我们会定期开一些会议,研判新政策,为通化人参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胡秀玲是专家委员会人参种植专业组成员。在她看来,林下参的溯源和认证是推动人参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第一步。“做好溯源可以提升通化人参乃至全国人参的品质和价格,对人参产业的后续产品研发起到助推作用,提高林下参‘百草之王’的价值。”

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政府、学界、企业联合起来,凝聚共识、促进交流、拓宽合作,进一步激发了通化人参产业发展潜力,引领通化人参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让“中国人参之乡”的名片更加闪亮。

“这么多的专家、院士、学者为通化人参产业问诊把脉,一定会推动通化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通化市人参协会常务副会长吕绍峰坚定地说。

传承创新——

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活力澎湃

传承创新发展,是本次大会的最强“引擎”。

大会在通化成功举办,不仅对更好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我省乃至东北地区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全方位展示通化中医药产业基础优势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和促进通化中医药领域交流合作、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为通化建强基础、建立优势、建好品牌,加快振兴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医药城”和“中国中药之乡”“中国人参之乡”,通化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是我省“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重点建设的“千亿级制造核心”。

谋求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带着创新基因的通化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领域发展优势。

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通化市围绕创新品种、实施项目、培育集群等方面,持续释放新动能。

创新医药健康品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势能,通化市持续培育医药健康新品种增量,指导全市7户医药企业开展14个古代经典名方研制开发项目;推动20个在研配方颗粒项目有序进行;海恩达“暖宫止痛穴位贴”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夏药业“苦碟子注射液”等6个品种入选全国首批100个疗效独特中药品种。提升现有优势品种存量,8户中药种植、加工企业获批省级道地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张伯礼院士工作站开展中药独家品种遴选与评价,19户企业的59个中药独家品种进入审评阶段。

实施医药产业项目,市科技局启动“百项医药科技创新计划”,围绕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新药创制、道地药材健康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实施各类医药健康领域项目98项。指导海昆肾喜胶囊、振源胶囊等51项中药大品种工艺、技术提质升级,提高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培育医药企业集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全市有效期内的医药健康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5户,其中中药生产企业34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发展到24户,其中中药生产加工企业14户。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科创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33个。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在通化建设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全国医药健康技术转移服务云平台投入使用。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8家高校在通化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大脑投入试运营,科技创新平台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先后与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药高校院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高层互访、科技巡诊、互派干部挂职和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推动20多家医药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联合技术攻关项目近百项,促成“中药大品种清肺抑火片技术升级与产业化项目”“壮骨伸筋胶囊生产工艺改进变更研究”等近40余项中药领域科技成果在通化落地转化。

多途径引进、培育人才,为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加“智囊”,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陈凯先等24位医药领域权威专家组建“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高端智库”,全方位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驱动发展。26位省级“科创专员”进驻医药类企业,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连续开展5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推荐评选工作,累计支持高层次引进人才31名、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38个。

如今,随着创新第一动力加速推进,通化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品牌提升,信心倍增。

乘着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的东风,通化正带着满满的收获,奔赴中医药科学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