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审判工作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过硬法院队伍是重要保障。近年来,全省法院持续优化人才工作理念、思路、机制、方法,在人才“引、育、管、用”上不断出实招、求实效,取得明显成效。
(一)
年初以来,结合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重自律、强队伍”的重要部署,省法院党组将解决部分基层法院审判力量薄弱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突出问题之一,着力破难题、促发展。
省法院政治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围绕当前法院队伍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听取一线法官干警意见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全省法院队伍建设优化升级。
坚持全省“一盘棋”,层层压实队伍建设主体责任,部署开展重点法院法官队伍优化攻坚专项行动。全省确定17家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的基层法院作为重点法院,由市(州)中院会同相关基层法院逐一制定优化攻坚方案,明确问题清单、目标清单、措施清单,台账管理、挂图作战,着力解决法官数量不足、素质不优、能力不强等问题。
研发应用“全省法院法官管理工作平台”,建立完善法官及后备力量队伍人员信息库,实现机构编制和法官基本信息动态展示、实时汇总、即时分析,法官补充选任、遴选选调、等级确认、员额退出等事项线上审批、智能提醒,全面提升法官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二)
司法体制改革以来,法官队伍建设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省法院制定出台《吉林省法官队伍建设规划(2023—2025年)》,围绕打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从加强政治素质、提升司法能力、优化队伍结构、完善体制机制四个方面确立目标任务,明确二十二项重点工作举措,涵盖法官培养选任、管理监督、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和法官惩戒各个方面。
将政治素质作为选任法官的首要考量因素,既注重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考察识别法官政治素质,也注重了解法官的日常政治表现和道德品行,真正做到考在一线、察在日常。
(三)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法院工作会议强调,要引导法官干警树立精品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大力培育研究型、专家型法官,促进提升法院队伍气质和内涵。
如何解决法官干警学习研究兴趣不浓问题?如何培育研究型、专家型法官?如何更好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
今年5月,省法院党组审议通过《关于提高学习研究能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全省法院“精品工程”结果运用的规定》,通过建立“领导带动、干警主动、考核促动、整体驱动”工作机制,把法官干警在司法建议、司法研究、审判案例、精品庭审、裁判文书等领域形成的“精品工程”成果与干部选任、职级晋升及法官入额、评先选优挂钩,作为优先使用条件,在全省三级法院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打造“研究型队伍”。
围绕提升基层司法服务水平,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近年来,我省法院更加注重强基导向,积极选派优秀中青年法官和新任职、新晋级的法官到基层一线和立案信访、诉讼服务等关键部门和岗位实践锻炼,持续开展上下级法院互派干部挂职和审判力量对口支援行动。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基层人民法院初任法官到人民法庭工作锻炼、基层法院与人民法庭之间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在开展法官遴选时,具有人民法庭工作经历的人员优先使用,要求基层法院分管审判执行工作的院领导原则上应有人民法庭工作经历,真正将人民法庭打造成法官锻炼成长的重要基地,树立优秀人才向基层聚集、优秀干部从基层成长的良好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