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闫虹瑾)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黑土地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战略谋划,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政策举措,扎实推动黑土地保护和“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2023年,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300万亩以上,实现5年翻一番,居全国第一位。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制度。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建设,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上下贯通推动落实。今年,先后召开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领导小组会议、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座谈会,安排部署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推动黑土地保护深入实施。
强化法律贯彻,加强依法保护。国家黑土地保护法颁布后,我省及时修订《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并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行。结合7月22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系列宣传活动和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观摩等活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法律知识,引导和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到黑土地保护中。
强化考核监督,压实主体责任。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印发《2022年度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全省44个县(市、区)开展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针对黑土地保护年度重点任务,印发年度工作方案、巡回督导检查通知及6个年度重点任务日历进度表,组织各地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结合粮食安全考核工作,组成10个督导组,开展巡回督查指导。设立“骏马榜”“蜗牛榜”,对任务进度定期调度通报。
强化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着力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等“四良一智”上协同发力。建成黑土地保护领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和1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创新研究院。累计启动100多项课题攻关,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研制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配套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人-机”数据感知体系。建设了农安、梨树和镇赉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目前,全省核心示范基地面积超8万亩,累计展示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水稻抗低温减灾生产、盐碱地以稻治碱改土增粮等23项技术。
强化技术推广,持续服务“三农”。建设县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240个以上,保护性耕作实施作业主体达到2.6万个以上。实行“优机优补”政策,全省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超过5.1万台。利用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实现作业监测全省统一管理。开展保护性耕作培训200多场次,培训基层推广人员2000人以上、专业机手5000多人次。构建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总结“上盖、下松、适度深翻、水肥一体”等技术路径。2023年,全省推广耕地深松800万亩、增施有机肥500万亩、耕地轮作200万亩、水肥一体化5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