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区域传真·四平

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

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共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现场。 韩振伟 摄

发展中的四平。 李坤 航拍

四平美丽乡村。(资料图片) 李坤 航拍

双辽光伏发电项目。(资料图片) 李坤 航拍

四平城市新貌。(资料图片) 李坤 航拍

治理后的伊通河风光如画。(资料图片) 于金有 航拍

2023年12月15日,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市委书记郭灵计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了《四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四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实施意见(草案)》,郭灵计就《实施意见(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经济发展质效振奋人心,改革开放势头激励人心,乡村振兴步伐鼓舞人心,民生改善答卷温暖人心,管党治党成色凝聚人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5.9%、位列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位列全省第一,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位列全省第二,四平市在全省2022年市(州)政府绩效管理考评中排名第一。预计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7%。

——这是逆势上行的一年,经济发展质效振奋人心。四平把抓招商、上项目作为头等大事,抢抓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窗口期”,市级领导带头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招商,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8个,金钢钢铁升级改造、双辽电厂6号机组扩建等百亿级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湖南中烟芙蓉王、世宝机械年产130万台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等79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市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94个、超年初计划6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形成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发展热潮。

——这是锐意开拓的一年,改革开放势头激励人心。进一步扩大“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无证明城市”改革全省领先优势,在全省率先实现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五级贯通,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国家考核,营商环境加速迈向全国一流。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晋位,红开区在全省1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攀升至第6位、创历史新高,经开区由全省第19名上升到第7名,新开区生态化工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安全等级达到D级的化工园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长平“一体六同”,8个项目开工建设;深化吉辽蒙六市一体化,4个项目与6市企业成功签约;抢抓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重大机遇,农机、专用车、二手车出口额达11.6亿元,为四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

——这是岁物丰成的一年,乡村振兴步伐鼓舞人心。深入实施“农业率先”战略,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精准配套,全市半数以上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预计达到9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二十连丰”,双辽市新晋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现三个县(市)全覆盖。抓好黑土地保护政治任务,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580万亩、超省定指标59万亩,国家“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成功获批,四平成为全省唯一连续4年获得省政府水土保持考核优秀的地级市。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肉牛养殖量达到170万头、同比增长10%,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这是坚守初心的一年,民生改善答卷温暖人心。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民生工程高质量落实,东丰路等9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四杨、叶马、伊丹桥等5个续建、改造工程全部通车,34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2.1万户燃气“阀管”改造任务顺利完成,恒大首府、碧桂园等项目保交楼问题成功破解,省定就业创业指标任务超额完成,市直公立医院等单位8423名职工社保缴纳问题有效化解,伊通、双辽“双减”典型案例全省推广,市区中小学全面实行“阳光分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054个,四平连续3年成为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节约优先、功能优先、效果优先”的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经验全国推广。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矛盾纠纷化解做法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完成“十四五”重点流域规划项目10个,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基本实现24小时供水,四平在省环保督察整改考核、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考核中均位列全省第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唯一省级河湖长制考核“三连冠”的城市,双辽市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这是立根铸魂的一年,管党治党成色凝聚人心。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创新开展先学习、先调研、先整改“三先”行动。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定优劣”,出台《关于以组织担当引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火热激情。创新《英城英才新政十条》升级版,政校企深度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被学习强国等媒体刊发。一体推进“三不腐”,大力弘扬“严新细实”优良新风,探索实行“双轮双创”派驻监督模式,强力打击黑土地保护、营商环境等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清廉清正在四平大地蔚然成风。

全会强调,市委常委班子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力拼经济、抓落实、促振兴,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形成了和衷共济、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经济向好基础不够稳固,立市立县大项目少,制造业产业层次较低、链条较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瓶颈仍待解决,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化解政府性债务任重道远;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城乡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明显,生态环境治理仍需加力,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偏低;干部作风还需加强,少数干部消极懈怠不愿担当、能力不够不会担当、求稳怕事不敢担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禁而未绝。对于这些问题,市委常委会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确定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

推动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善谋者胜,远谋者兴”。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部署、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一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四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研判机遇挑战、基础优势,进一步校准方向、明晰路径、敲实任务。

总的来看,四平面临“三个三”的发展形势。

“三重利好”叠加,全面振兴机遇空前。首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党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具体举措,加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带来的持续积极影响,让四平迎来了重大政策机遇;其次,党中央提出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省委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实施“氢动吉林”行动,以及欧盟征收“碳关税”,释放了发展新能源产业重大利好,让四平迎来了重大转型机遇;第三,中俄深化战略合作,四平农机、专用车等优势产品打开了对俄、对东北亚贸易通道,迎来了重大开放机遇。

“三重优势”明显,跨越发展潜力空前。四平的区位交通独一无二,东北地区运输半径最短,京哈、平齐等铁路和哈大高铁在此交汇,京哈、长深、集双、大广等高速公路在域内纵横交错,与沈阳桃仙、长春龙嘉机场共处“1小时交通圈”;四平的农业基础得天独厚,粮食总产、单产、商品率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中国唯一的优质玉米之都;四平的平台载体优势突出,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势见效,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国字号”平台落户四平,特别是各开发区改革重组、卸掉包袱、回归主业,全省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产业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三重压力”交织,率先突破挑战空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美西方对我国遏制打压持续升级,加之受地区冲突影响,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南方发达地区既领先领跑、又加速跨越,东北板块城市抢抓机遇争资金、争项目、拼环境、拼政策的竞争十分激烈,长春、沈阳对四平产业、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四平工业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智改数转”步伐不快,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合作意识不足,盲目自信、故步自封现象比较普遍,产业集群效应还不够强。

会议提出,2024年是推动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明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纵深实施“三三九一”战略,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标准安全“四个体系”,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努力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中走在前、作表率。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市区地方级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0%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迎难而上、劈波斩浪、砥砺奋进。


提出固本兴新——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固本兴新,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以贯之做大做强特色装备、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基础上,将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纳入全市产业整体布局,构建新时代四平“十大重点产业”体系。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用好350万千瓦风光资源开发空间,抢抓全省“绿电+消纳”政策机遇,一体推进“三园两网一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双辽绿电园区,积极创建增量配电网、零碳园区,扎实推进吉电股份风光制绿氢等一批百亿级项目落地,打造电价洼地、引资高地,为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提供重要支点。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锚定数字化运营、大数据加工、软件外包等发展方向,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招商引资,力争明年入驻企业达30户以上、营业收入达4亿元,全力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区。

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盯“智改数转”主攻方向,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各级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转变观念、加大投入、靠大联强,大力培育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全力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中心等平台落户四平,扎实推进康达免耕播种机智能化升级等重点项目,特别要提高引进项目门槛、避免新增落后产能,力争到2025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愿转尽转。

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成立专班全面梳理国家政策、产业风口和本地实际,谋划推进百亿元级项目10个、十亿元级项目100个、亿元以上项目600个,做好金钢钢铁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双辽66万千瓦火电机组、中能融合新能源一体化等百亿元级项目加快落地,力争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30个以上。紧盯补链延链、新兴产业、“智改数转”、嫁接改造等主攻方向,坚持招商线索抓对接、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夯实高质量发展强劲支撑。

攻坚现代化大农业。深入落实省“千亿斤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创新“梨树模式”4+X升级版,特别要紧盯中央增发国债重大机遇,积极争取灌区建设改造、防洪治理等项目资金,率先将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力争提前完成年产百亿斤粮目标。加快建设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推进农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更多国内外顶尖农机企业落户四平。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围绕玉米主食化方向,推动食尚康源玉米方便食品等项目落地投产,进一步擦亮“四平玉米”品牌。要落实落细肉牛21条政策,扎实推进梨树县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等重点项目,力争肉牛养殖量达到180万头。

发展高品质服务业。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抓好东北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扎实推进伊通大孤山火山温泉度假区、梨树九龙潭乡村振兴生态园等文旅项目,精心谋划建设纳兰性德爱情休闲公园等特色主题街区,积极发展以脑神经康养小镇为重点的康养产业,以高品质服务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要求登高谋远——

构建高水平开放体系

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登高谋远,构建高水平开放体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巩固提升“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力争无证明办理事项突破140项,加快建设“行政执法营商环境全流程监督平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巩固全省唯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清零城市创建成果。落实好中央支持民营经济31条具体举措,实施培育壮大经营主体3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月”活动,发挥好“经济统战助力港”“政企早餐直通车”等载体作用,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建好建强开放载体。抓好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策资金支持,瞄准新型化工、新型材料、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精准招商,推动明阳智能双辽1000兆瓦风力发电暨绿电制氢氨醇等重点项目加快落地,示范区每年谋划承接重点项目不少于10个。持续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与专业园区运营团队合作,深度赋能园区产业定位、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力争新上工业项目占比达80%以上,打造高质量发展“火车头”。

持续拓展开放空间。抢抓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机遇,引进承接更多汽车、化工等产业转移项目,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合作项目落地建设。持续深化“五个合作”,推动六市一体化、吉浙对口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积极融入沈阳经济圈,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快补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短板。下大力气拓展对俄、中亚、东北亚进出口贸易,倾力帮助换热器、农机、专用车等装备出口拓渠道、抢市场,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


指出提标增色——

构建高品质生活体系

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标增色,构建高品质生活体系。

积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强化政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劳务输出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明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要制定出台贯通生育、养育、教育的三孩鼓励支持政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为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夯实支撑。要扎实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打造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新模式,推动“养老”向“享老”进阶转变。

扎实建设民生工程。抓好40个老旧小区改造年度任务,实施排水、供热、燃气等老旧市政管网改造31.34公里,加快推进植物园街等“断头路”畅通工程,确保国家海绵示范城市建设考核顺利通过。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探索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快建设学前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实施“薰衣草”心理健康行动,全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中医药“强基工程”,让群众生命健康更有“医靠”。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全面落实“扩权强镇”政策,新改建农村公路369公里,促进县域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有效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医疗“优质服务基层行”“购药直通车”“乡村药品安全网”等活动,实施县域高中托管帮扶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治理体系,持续打响春夏秋整治会战,统筹做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加快创建“百村示范”村15个以上、“千村美丽”村86个,切实提升县域、乡村建设管理水平。


强调居安思危——

构建高标准安全体系

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居安思危,构建高标准安全体系。

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聚焦全域完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目标,高质量推进19个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在建项目,高标准实施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排查整治,抓好挥发性有机物、移动源污染治理,确保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80%、空气质量保持二级标准。

牢牢守住社会安全防线。推进“3+1+N”接诉即办改革,叫响“平信办”为民服务平台品牌,深化党建引领“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和“社会面协同管控”三项新机制,不断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入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化解信访事项、规范信访秩序”专项整治,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牢牢守住金融风险底线。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全面落实“1+8”化债方案,兜牢“三保”底线,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全力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攻坚战。要对各类金融风险努力做到早识别、早预警、稳处置,加大非法集资排查打击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重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筑牢坚强政治保障

四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更大力度加强领导。要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对标党中央和省委确定的“路线图”,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动经济发展,确保全市上下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扛牢抓经济首责,带头包保重点项目、攻坚重点任务,特别要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什么、企业看重什么”,与企业和客商对准频道、高效对接,提供“妈妈式”全方位优质服务,不断提升经济工作质效。要弘扬“严新细实”优良新风,大兴调查研究、找准矛盾症结、拿出真招实策,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推进落实,确保市委部署落地见效。

更优导向选人用人。要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鲜明导向,始终把使用作为最好的培养,出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20条举措,打通优秀基层干部晋升渠道,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及时调整,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生动局面。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坚持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打击诬告陷害“三管齐下”,营造“干部对工作负责、组织对干部负责”良好氛围。

更实举措引才留才。要坚持人才强市不动摇,加快建立“资智回平”长效机制,落实好《英城英才新政十条》《惠企人才政策新五条》,及时兑现购房补贴、子女落户奖励金等待遇,加快2000套人才公寓建设,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要凝聚政产学研用金孵介合力,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和人才发展需求,持续健全政校企合作机制,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四平行”活动,探索建立“人才飞地”柔性引才,做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深度融合。

更严标准管党治党。要始终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监督、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治理等“五大行动”,抓好国有资产清查“后半篇文章”,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行风社风全面好转。要坚决防止“四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聚焦教育、医疗、供热等民生领域,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崔维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