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四平的“出镜率”很高。“梨树模式”“四平做法”……检索其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皆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
同样在四平,坐落着一所拥有65年历史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它的前身,曾行走在“涉农特色”的队列中;它的当下,正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上。
作为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突出学校涉农特色,畅通涉农人才培养路径,为教育教学、科技服务、文化建设等创新载体支撑,全力打造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兴禾”涉农特色支农服务品牌,为助力我省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缘何“兴禾”?不妨将时间指针回拨,定格在1958年。
彼时,吉林工程职业学院还是其前身公主岭农业大学,支农服务行动便伴随学校的建成,悄然开展。
何为“兴禾”?学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兴禾”支农服务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精神,始终坚持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秉承“厚德精术 知行合一”的校训,依托学校涉农专业集群,以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为主线,以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志愿服务为核心,教育引导师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依托集群、打造队伍、练就本领、振兴乡村!反复解读“兴禾”,不难发现“兴禾”理念之中的“16字”关键词,这既是学校支农助农服务的重音,也是农业人才培养的底色。
那么,何以“兴禾”?
学校积极推进“十大行动”,不断延伸“兴禾”品牌的“影响线”和“辐射圈”。
在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积极开展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三农”政策宣讲行动。依托思政课教师、思政工作干部,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行动。建立选报涉农专业及方向的学生每年给予涉农奖助学金制度,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训行动。依托乡村振兴教育学院,大力提升高素质农民技术技能,2023年开展农村合作社管理人员、吉林省农业经理人以及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培训。
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方面,积极开展服务乡村基础设施规划技术咨询行动。依托学校乡村智慧建造、现代休闲农业智能化设计与管理等专业技术教师队伍,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校先后为双辽市合心村众富养殖场扩建等项目注入资金。积极开展“乐土助农”“最美志愿”“服务边疆”行动。形成学生实习、政府服务、就业创业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投入专项资金帮扶临江市六道沟村实现集体经济增长。开展双辽市共建“吉乡农创园”工作,全面助力四平市地方经济发展。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开展涉农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行动。依托现代农业企业科研产业资源,学校2023年获批“羊肚菌产业化培育校企联合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马铃薯优异种质选育与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涉农产品技术咨询。积极开展农机使用维修、粮食安全等服务行动。依托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专业群,助力乡村振兴涉农技术维修项目,与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申报全省重点领域标准化试点创建项目,获批2023年梨树卢伟全程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示范区。
在乡村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学校积极开展乡村兴农项目精准帮扶行动。依托学校基层党支部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助力乡村基层党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行动。依托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三下乡”活动,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公益创业、敬老助残、慈善帮扶、生态环保等服务行动。逐步拓展支农行动服务领域……
多措并举,固牢“兴禾”的品牌,也影响着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
“回顾求学历程,即将毕业的我随同‘兴禾’的脚步,进过村、下过田、产出过成果、感受过乡情,这些经历,把我的心牢牢地拴在了吉林的热土上。今后,我将发扬和传承‘兴禾’精神,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我的青春力量!”正如一位与“兴禾”一路成长的学生所言,如今,“兴禾”涉农特色支农服务品牌已然从一个行动,转化为每一位“兴禾人”内心的力量。
未来,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将继续拓展支农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创新,全力服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振兴,为助力吉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姜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