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一甲子,二十载风华茂。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历经六十年岁月长河的洗礼,“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始终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展现出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时代感召力、实践推动力、蓬勃生命力。
这是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的绚丽篇章——
诞生于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国理政智慧,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创造,特点日益鲜明,内涵不断丰富,从“一地之计”上升为“一国之策”,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上升为全国政法战线一面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金字招牌”。
“枫桥经验”在六十年发展历程中,跨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具有了普遍性、一般性的意义,在吉林大地涌现出“百姓说事点”“三官一律进网格”“一村(格)一警”“金牌调解员”“六六议事堂”等一批生动鲜活的实践探索。全省各地各部门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紧紧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动“枫桥经验”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落地生根,在白山松水间迸发出崭新活力,绘就出新时代吉林大地的美好“枫”景。
党的领导指引前进方向——
“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60年来永恒不变的一条主线、核心基因。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将其作为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高位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020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吉林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有力推动各地各部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省委政法委每年组织召开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作出部署,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化解工作体系,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吉林实践。
长春市二道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是全省第一家区级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化运行中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统筹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凝聚起党的领导下多元化解合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治理一线。“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主体责任层层夯实,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和最坚实的力量支撑。”长春市二道区综治中心负责人王眸说。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矛盾纠纷量多面广。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越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越需要基层党组织凝聚合力、领路引航。
在舒兰市综治中心,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发挥得尤为明显。按照“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处置高效”原则,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坚持“日报送、月例会、季研判”,构建“大统筹、大治理、大协同”解纷格局。2023年以来,舒兰市共计调处矛盾纠纷3.78万余件,平安和谐更加可触、可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充分保障。
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司法行政部门依托“百姓说事点”,创新开展“党建+逢三说事”工作模式,将群众议事平台由过去收集信息的“独唱”转变为党建引领、百姓说事、职能部门议事的“大合唱”。每月3日、13日、23日,各区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整合党员干部、法律专家、社会人士、“五老”人员等多方力量,将日常问事收集来的疑难纠纷问题集中起来,共同研究解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质效。
综治中心是接收群众诉求、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提供群众法律咨询的平台和窗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按照全国“枫桥经验”大会部署,省委政法委正在以深化共建共治共享为方向,以打造有力量进驻、有专门场地、有专项经费、有编制机构的“四有”综治中心为牵引,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统筹整合资源,强化协同联动,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全省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全面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综治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副处长张希望介绍说。
为民解忧彰显群众立场——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根深才能叶茂,路正才能致远。“枫桥经验”既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又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磨破嘴、跑断腿”是基层人民调解员最生动的写照。通过这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灵活便捷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治理成本更低、隐患更少、效能更高,调顺的是民心民意,密切的是党群关系,贯穿的是人民立场,巩固的是党的执政根基。今年9月,司法部评选表彰了一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我省共计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21名人民调解员获奖。
“群众身边的事无小事,要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受损失。”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司法所所长黄艳国这样说道,“调解工作没有太多规律可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当村民的‘贴心人’。矛盾纠纷化解,不能靠‘所长’,只能靠‘老黄’。”在工作实践中,他总结出“‘老黄’调解6战法”,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10余件,深受广大群众好评。他本人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同时,所在单位也获评“五星级司法所”。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屁股端端地坐在百姓这一面,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土地是广大农民的“命根子”,土地纠纷一直是困扰农村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在全国“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中,梨树县林海镇以黑土地纠纷“三个靠前、就地化解”工作法而闻名。在矛盾调解、应急处置、法治宣传等各环节,林海镇党委都能充分整合基层政法单位、各站所、法律服务等力量,及时满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土地矛盾纠纷,单纯依靠政法机关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配合,同向发力。林海镇‘靠前’的背后,依托的就是镇、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梨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敏说。
“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白山市浑江区江北街道以“红色物业”建设为抓手,推动物业经理和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线上+线下”联动收集群众“微心愿”,化解邻里小矛盾,切实将便捷和贴心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物业服务、卫生环境、乱停乱放等物业管理问题1300余件。
群众路线是政法工作的力量源泉。政法机关名称前面的“人民”二字,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政法机关的宗旨立场,成为政法工作最鲜明的标识、最深厚的底气、最坚强的支撑。只有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法工作才能赢得民心、根深叶茂。2021年以来,全省政法机关组织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政法机关“三服务”等活动,在点点滴滴民生小事中,践行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地处长春市核心区域“重庆商圈”的重庆路派出所,辖区内多为商住混合型住宅,流动人口多、邻里关系相对陌生,纠纷种类复杂。在警地融合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人熟、地熟的优势,“面对面”“背靠背”,以民警“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茶水”,拉进警民距离,帮助居民化开“事结”、解开“心结”。今年11月,重庆路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派出所。
就地解决提升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立足基层,最大限度把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当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依靠群众智慧力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调解“这道防线”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之前,为人民法庭抓实公正与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动员组织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和“百姓说事点”信息员,先后开展“万家万事和”“调解安物业”“调解惠企”等专项调解行动,累计排查化解纠纷20余万件,有效防范了各类矛盾风险外溢上行。
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所在,也是传承好、发扬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所在。
辉南县石道河镇把“近邻”理念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出发点,创建“近邻互助”工作法,10户家庭结为1个互助组,推选合适人员担任小组长,通过办理民生实事、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无事常联系、有事互帮助、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氛围形成,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事件大幅减少。
扶余市肖家乡创新推动村级“沟通驿站”建设,建立覆盖各村屯共计1213名平安志愿者队伍,第一时间排查矛盾纠纷、信访隐患,以群众身边“热心人”“好心人”“知心人”的身份,做实做细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新时代吉林“枫”景,最靓丽的底色来自遍布各地的基层综治中心。截至目前,全省64个县级综治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创新“一站式”调处平台建设,推动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实现了“全科受理、访调一体、集成联办”的闭环管理新模式。
2021年,安图县整合群众诉求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完善“一中心五平台”架构的“综治中心”,搭建“群众代表评理、现场开会说事、民智民策建言”三个平台,吸收公众广泛参与,提升疑难纠纷化解能力。自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访诉事项2477件,已办结2458件,办结率99.23%。
注重科技赋能,实现从“只跑一地”向“一次不跑”转变,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利益诉求。
辽源市将120家市、县(区)职能部门汇入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依托“线上吹哨、线下报到”机制,为全市基层网格长配发手持信息终端,实现群众诉求一键上报、实时办理,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受理线上事项14万余件,办结率达99.69%。
法治手段定分止争——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法者,治之端也。”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大创新发展,就是把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立足于依法调解,调解不成的依法受理判决,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民法院以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为指引,在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诉源治理,深化诉调对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有力提升调解质效,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实质化解,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日益牢固。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省法院与省司法厅联合建立“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组织开展“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活动,确立507个培育对象,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治理。
吉林市龙潭区法院乌拉街人民法庭扎实推进诉源治理,打造“主动型、联动型、互动型”法庭,发挥司法服务、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在辖区内成功打造“无讼村屯”6个,形成“和解优先、非诉为主、诉讼兜底”的纠纷解决模式。
延吉市检察院坚持“以人为本”办案理念,推行“事前解疑——事中和解——事后调解”三步工作法,积极促成当事人依法、公平、自愿结束司法程序,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减轻当事人负担。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四平市铁东区信访局探索实施“化、分、治”三步法,有效解决多元化解机制衔接不畅、处置分流不够合理、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化”字为先,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矛盾纠纷帮帮团”做法,切实将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分”字为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厘清各部门与信访工作之间界限与责任,区分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类、检举控告类和申诉求决类等不同诉求,分别导入相应程序处理。“治”字为纲,依法规范信访行为,严格执行信访工作流程,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强基固本夯实治理根基——
“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只有把基层的事解决好,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省委将2022年确定为“基层建设年”,高规格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及各部门“一把手”7300余人参会,省委书记景俊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领省委常委班子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山花园社区重要讲话,深入工作联系点,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全省重新划分网格7.04万个,打造7种物业服务模式,完成为群众办实事项目4.1万个,认领兑现“微心愿”38.7万个,帮基层解决难题1.1万个,37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216个边境村稳边固防,562名派出所所长进入乡镇(街道)班子……基层治理工作迸发出新鲜活力和澎湃动力。
新时代“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基层基础,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
坚持把政法工作优势和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深度融合,省级政法机关示范带头,按照强阵地、建体系、聚人才、优保障的理念,大力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法院建立“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2048名基层法官全面对接辖区网格。检察院创新“包案+听证+救助”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简易听证和上门听证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公安机关全面推进“警地融合”“警民融合”,“一村(格)一警”实现全覆盖。司法行政机关在全省推广舒兰市“百姓说事点”做法,拓展建成“百姓说事点”1万余个。
“我就想解决我的吃饭问题。”前郭县乌兰图嘎镇于大爷走进乌兰图嘎法庭,表达自己的诉求。于大爷有五个儿女,他想去四儿子家生活,并准备让四儿子耕种自己的土地,但其他儿女却不同意。为了解决好于大爷的“当下之难”,乌兰图嘎法庭的法官会同乡镇司法所、村委会积极开展调解,最终促成赡养纠纷解决。
深入田间地头化解矛盾纠纷的乌兰图嘎法庭,只是前郭法院众多派出法庭的一个侧面。为全面深入做好诉源治理,前郭法院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将人民法庭打造成诉源治理前沿阵地,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前郭县法院共计17名员额法官与辖区内基层组织完成全面对接,“法官进网格”真正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争先正当时。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全省上下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吉林篇章,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新时代新征程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创造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