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版:区域传真·公主岭

勇担使命兴伟业 逐梦前行谱华章

——2023年公主岭市组织工作综述

社区书记整体能力提升系列培训。

“典型宣讲+文艺演出+现场招聘”相结合宣传“四乡人才政策”。

基层治理“一网统管”数智平台演示交流会。

公主岭市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成立全省首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服务中心。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引聚力”工程开展“青鸟归巢”系列引才活动。

创建“幸福食堂、医馆、学堂、驿站”四大幸福品牌。

持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组织工作亮点纷呈

时代号角催人进,春华秋实又一年。

今年以来,公主岭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基础工作稳中有进,创新攻坚亮点纷呈,服务大局坚强有力,不断推动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重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振兴发展贡献了坚实组织力量。

持续实施“4322”选育工程,战略储备年轻干部。

创新实施重点工作专项过程式考核,“一线赛马”成效明显。

“361”路径实现村集体经济“整体跨二,百五齐升”。

成功争创8个长春市级“幸福小区”,服务群众有声有色。

做强“链”上党建,试运行玉米、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3个产业链联盟。

开发应用“一网统管”基层治理平台,实现28大类民生热点事项数智管理。

深入实施“农高区人才战略引进”工程。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引聚力”工程。

深入实施“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

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以思想之旗领航奋进之路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凝聚力量。一年来,公主岭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悟伟力、躬行实践、擎旗奋进,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不负时代、建功立业。

“五有四保证”深化理论学习。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五有四保证”标准,即有方案、有计划、有安排、有材料、有检验,保证学习时长够、内容实、人数足、效果好,开展常态化理论学习。县处级班子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全部完成读书班任务,交流研讨25次。乡科级单位每月至少2次集中学习。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研讨4800余次,组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1514场。

“552”系列举措助推检视整改。实施重点领域五整顿、科股级干部五自查、重点工作考核和即时考核“552”作风建设工作举措,制定干部作风具体表现正面清单25条,负面清单45条,推动全市干部查找作风问题2343个。同时,推动各级党组织查找和整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100余个。针对老旧小区“灶管阀”不合格现象,更换改造4.8万余户。针对农村出行难问题,累计投资2亿元,完成2000余个自然屯通硬化路建设。针对各类信访纠纷,各级工作组织成功调解1100余件。

“四下基层”惠民生解难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办理民生实事1008件,破解难题600余个,党员认领“微心愿”7865个。5134名农村党员和老弱群众结对子互帮互助。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学习身边榜样”三项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积极作为,设立党员先锋岗1135个,划分党员责任区2279个,党员双报到18750人,开展志愿服务2604次。“唐桥村恢复通车记”实践案例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解决农村出行痛点难点问题经验做法获得上级充分肯定。

实绩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县处级领导围绕“加快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等30个调研课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交流,推动转化肉牛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发展、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等调研成果43个。以学促干成效显著,全市发展取得系列亮眼成绩,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肉牛数量突破45万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被交通运输部评为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农村人居环境进入全省一类县(市)行列;依托《党旗正红》载体讲好党的故事,选树了43名优秀基层党员代表和先进做法,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致富故事》荣获第十六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三等奖,微党课《德行天下公主岭—君子怀德问心铸魂》获省“丹顶鹤”奖二等奖;全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有所增长;各项主要指标在长春市县域板块位于前列。

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以贤能之为铸就振兴之势

把蓝图变成现实,干部是关键变量。一年来,公主岭市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利发展、利事业、利民生的政治性工作抓实抓牢,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力锻造一支与城市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敢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队伍。

以“闭环通链”工程为抓手,绘好干部选拔任用“全景图”。“一高两区”机构设置取得重大成效。积极争取协调,高质量完成一个国家级开发区(长春国家农高区),两个省级开发区(长春大岭经济开发区、吉林公主岭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工作,充分盘活了全市干部资源,拓展和畅通了干部晋升交流渠道。着力提升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精准识别、选拔使用在重点工作中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强化干部日常管理,构建干部综合评价“3+2+1”六大模块,完成现职市管领导干部“闭环通链”综合评价“一人一档”“一人一册”更新制版工作,干部特点“六芒星”赋分制图全覆盖,使干部特点更加立体、直观。着眼于2026年换届和长远发展,了解掌握干部缺口,有序做好干部配备和科学调整相应干部比例。根据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对干部队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性开展党外干部调研工作,了解掌握党外干部储备资源,深入推进干部队伍整体建设。

以“4322”选育工程为支撑,下好年轻干部储备“战略棋”。持续实施年轻干部“4322”选育工程,坚持好中选优原则,结合各类考核结果,综合考量干部个人经历、专业特长、短板弱项等因素,建立优秀干部储备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储备优秀年轻干部215名。建立常态化一线锻炼机制,定期抽调和选派年轻干部到全市各项重点工作中锻炼,让干部在“双招双引”、信访维稳等一线主战场历练斗志、增强本领。2023年以来,有计划地选派了两批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全市巡视巡察、环保督察、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到招商、住建、财政、交通和乡镇街道等单位部门参与中心工作,锻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优化公务员招录工作,把“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专业类别、部门职能需要”等关键要素贯穿始终。2023年共招录公务员106名,应届毕业生比例、男女性别比例、专业性对口率等均有良性提升,有效解决了年龄梯次不合理、性别比例失衡、专业性人才缺乏等问题,实现了新突破。

以重点工作专项考核为关键,用好干部全面考察“多棱镜”。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优化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方式方法,精准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围绕全市三年攻坚行动总体要求,立足部门职能,持续开展“1+16”经济指标专项考核,以高质量考核服务中心大局。创新实施重点工作专项跟踪考核,对招商引资、秸秆禁烧、安全生产等9项重点任务,划分“好、中、差”3档并赋分,通过月度、季度考评等多次考核的方式,跟踪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立“一线赛马”机制。同时,将重点工作专项考评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单位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核定、推荐评优选先等荣誉挂钩,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目前已提拔或进一步使用11人。重点工作专项经验做法被省委组织部肯定和推广。深入开展公务员贯通考核,打造考人、考绩、考效相结合,平时、专项、年度相贯通的工作体系,对公务员实行“精准画像”和百分制管理,全面提升公务员考核规范化、一体化水平。

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固本之举夯实执政之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023年以来,公主岭市坚持重心下移,大抓基层、狠抓基层,一体化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树立了一批党建标杆、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新时代“大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完善。

“361”路径实现村集体经济跨步发展。强化三域联动。成立全省首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服务中心,打造集经管理公司、农业产业发展联盟等6大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市场营销等7项服务。各乡镇统一规划,合作共进。中心村融合抱团发展,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打造六种模式。推广单村联村发展、招商引资合作、职业经理人经营、国有企业运营、投资入股、资产收益6种发展模式,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指导帮扶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体化利益联结。采取股份合作、劳务用工、订单生产等方法,建立村与企业、村与合作社、村与农民等利益联结,形成企业愿带、干部愿为、农民愿干生动实践。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每日要情》刊发。培育壮大了双龙鲜食玉米、秦家屯王家窝堡村乡村康养等10个总资产千万级村集体项目。年底前,40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50万元和100万元村提升到40%和20%,实现“整体跨二,百五齐升”。

“468”体系提升城市党建服务效能。持续以建立首问负责制和双向清单制、打造党建联合体、建立公益物业四项举措,推动小区党建、居民自治能力、物业服务、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提质增效,成功争创8个长春市级“幸福小区”,服务群众有声有色。同时,深入推进“书记一号工程”,全市认领项目101个,累计投入资金417.66万元,惠及群众81647人。强化党建联盟实体运行,40个党建联盟、190个成员单位,深入社区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982个、组织志愿服务1234次,联合医疗机构为800余名街道社区干部免费体检。积极创建“四大幸福”品牌,建成“幸福食堂”7个、“幸福医馆”2个、“幸福驿站”15个、“幸福学堂”2个,城市党建载体更加丰富,夯基惠民更加深入。

“链”上党建激活新兴领域强劲动力。着力做强“链”上党建,开辟“六联六共”的产业链党建工作路径,对接玉米、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3个产业上下游企业72家,深入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常态化开展支部结对、研发结对、购销结对、招商结对等活动。开展“双诺一评”活动,评定三星级以上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33家。拓展阵地功能,建设6个“春城驿家·岭城club”精品站点,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关心关爱活动12次,慰问骑手519人,发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523人次,解决问题89个。助力企业发展,成立8个保企工作队和6个发展服务团,组织银企对接12次,办理“无还本续贷”279笔,共计16.1亿元。

“一网统管”平台数智赋能基层治理。进一步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开发应用“数智社区”和“一网统管”基层治理平台,搭建市级指挥中心和6个街道级分中心,针对城镇燃气监管、市政设施监管、园林绿化监督等28大类热点事件建立“网格(小区)、社区、街道、部门、市本级”五级闭环事件处置网,通过网格人员巡查上报,逐级流转处置,实现清单制、责任制、评价制、销号制“闭环管理”,完成175件基层事件处置。开设“岭帮办—民呼我应”功能模块,畅通群众诉求上报渠道,平台上报各类事件共625件,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全覆盖推进物业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和“红黑榜”制度,共110家物业公司参评,推动物业服务向好向优。

引育并举厚植第一资源竞争优势

以人才之力凝聚发展之能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一年来,公主岭市坚持推动以人才优势赢得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岭城特色的人才“生态圈”,创新政策、创建平台、创优环境,坚持扩增量、育存量、提质量,书写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同频共振新篇章。

深入实施“农高区人才战略引进”工程。紧贴长春农高区五大产业和全市发展战略需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广泛依托各类企业、平台、项目,结合招商引资、产业转移、技术转移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与中科院玉米遗传育种专家陈化榜、沈志成等顶尖人才合作。成立稻鱼综合种养博士工作站1个,进站博士2人、硕士3人。与中科院、吉林大学、吉林农大等19家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13家,共建科研平台45个,开展科研合作51项,实施试验示范技术38项。创建农高区“三中心一空间”人才服务板块,即科研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及科技孵化器空间。结合国家科技成果“进园入县”行动,计划引进科技成果12项,坚持跟进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引聚力”工程。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针对大学生、能人、农民工和企业家等不同群体发展需要,研究出台了《公主岭市关于推进“四乡人才”发挥作用的工作措施》,制定14条具体措施,目前已有“四乡人才”590人。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5341人,发挥人才职称“指挥棒”作用,评选乡村振兴人才职称190人,开展第二批优秀乡村振兴人才评审、“乡土专家”评选等系列活动。组织8名农科院挂职干部开展“专家人才基层行”活动10余次,参与200余人次。以“典型宣讲+文艺演出+现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现场会,宣传“四乡人才”政策。组织“大学生到乡”“青鸟归巢·感知家乡”青年人才家乡行等系列活动。把人才典型培育与乡村振兴典型培育同安排、同部署,双龙镇才企互哺、王家窝堡村能人治村模式入选长春市典型案例。一批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产业注入新要素、新动能、新活力。

深入实施“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为有效破解制约地区发展的人才瓶颈和技术瓶颈,坚持打好干部回调、人才回引、统一招录系列组合拳,着力集聚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领域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为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专项统计等方式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急需紧缺人才调研,征集岗位132个、紧缺类型26个,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为“岭人回岭”干部回引计划提供依据。下派企业“科创专员”15名,通过省认定11名,通过率73%,不断推动人才资源厚积成势。

胡亚明 陈 元 本版撰稿 王焕照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