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版:区域传真·四平

细育桃李 弦歌不辍

——四平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高鸿

四平市政府机关幼儿园亲子操表演。

四平市首届中小学家庭教育论坛现场。

四平市开展“学党史,跟党走,重劳动,传承红色基因”系列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

四平市六马路小学校“青春当力行 一起向未来”开学第一课活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四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红烛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靶向施策 补齐短板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针对学前教育存在“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师资不足以及“监管弱”等问题,四平市教育局创新推出“七类五策”举措和集团办园理念,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目标,先后收回幼儿园31所,投入资金2.0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8所。目前,全市已投入使用小区配套幼儿园22所、提供普惠学位7056个,其中,新增公办幼儿园14所、公办学位5054个。

创建24个大园区,带动260所幼儿园实现区域内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其中6个“大园区”成为省级示范样板园区。全市3年毛入园率达到91.3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7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2.37%,在全省率先实现“985”目标。市政府机关幼儿园第二分园,办园环境、师资条件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成为四平地区明星样板园。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教育局围绕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突出矛盾,有效遏制不公平、不公正等现象,落实“就近入学”和“阳光分班”政策,采取“一键、双抽、两零”分班模式,市区24所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所、普通高中4所)全部使用同一分班软件进行“一键式”分班,通过“双抽”方式确定班主任,“五均衡”(性别、平均分、分数段、优秀率、及格率)结果一经公示,坚决做到“零择班”“零调整”,惠及8000余名新生,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突破校际壁垒,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指导铁东区成立以四平三中为龙头的“三区六校”集团,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2023年,我家孩子上小学,参与了学校‘阳光分班'的整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让人心服口服。‘阳光分班'政策,打消了我们择班、择师的担忧和顾虑,不仅让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也给教师提供了公平的施展平台,做家长的这回可省心又放心了。”四平市铁西区迎宾街小学校一年二班蒋牧心同学的家长说。

“减负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彻底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校外培训乱象迭出”“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市教育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一是实现两个“率先”,建立两个“模式”。在省内率先将课后服务纳入政府保障和民生改善项目,率先开展寒暑假期托管服务;全面推行“5+2”“1+N”课后服务模式,创新实施“2344”即“二级公示、三级统筹、四级设计、四方监督”的作业管理模式。二是“减负提质”并行,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调研,召开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录制“优质课”,遴选“精品课”,建立优秀作业资源共享库,实现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精品的格局,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三是“点线面块”结合,多角度发力,多部门联合,多措施治理,校外学科类办学机构全部清零,现有197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实施分类管理并纳入国家监管平台。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管理,四平市“双减”案例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典型案例被教育部推广。

“自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学校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竖笛、手势舞、课本剧、绘画,我家孩子都非常喜欢,孩子不再沉浸在‘题海'里,也不再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而是在更多元的社会实践中收获成长。快放寒假了,师生、家长们组成假日小队,准备带孩子去社区、公园、纪念馆、养老中心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培养家国情怀,特别有教育意义。”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五年七班孙培语同学的家长说。

“近年来,学校扎实有效推进‘双减'工作,成立航模、机器人、乒乓球等60余个社团,满足学生课后服务多样化需求,让孩子们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还积极响应我省‘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号召,大力发展校园冰雪运动,组建的‘红色骑兵'速滑社团,多次在国际国内各项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四平市六马路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孟喜说。

普通高中稳固特色发展——

困扰家长多年的中考报考焦虑得到释放。原中考招生模式导致部分较为优秀学生落榜后无市区内公办高中接纳入学,学生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情绪,要求改革呼声十分强烈。市教育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对市直高中的录取政策进行调整完善,报考志愿由原来的2个批次调整为3个批次,市直三所公办高中各得其所,家长学生满意度直线上升,考生报考选择空间小的问题得到解决。

明确办学方向,助力高中特色发展。转换单一“以分数定终身”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实现学生评价多元化。改变普通高中传统办学和育人模式,打破四平一中“一枝独秀”格局,推动各高中实现特色发展。立足传统优势学科,实现四平一中重理、实验中学偏文、三高中重艺术的特色发展目标,力促形成“三足鼎立”“互为倚重”的良性竞争格局,为四平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深入实施县域高中托管帮扶项目。组织优质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结对帮扶,实现所有县中均有1所优质学校对其帮扶的目标任务,通过组织学科骨干教师指导、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县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培根铸魂 综合施教

多元教学全面推进

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共同建立“四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选取四平市一中等18所学校开展“同铸爱国情怀,共研一堂思政课”和思政课实践课堂观摩等高初小思政课一体化推进活动,共享育人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职业素养铸匠魂”为主题,把课堂设在实训车间,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职业环境,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与独特性,彰显思政课改革发展成果。四平市实验中学《在四平战役纪念馆里上思政课,让“活教材”更有吸引力》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教育。与四平日报社联合组织开展“传承红色记忆,激励奋发精神”红领巾讲红色故事微视频大赛,全市万余名学生上传视频参与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

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活动。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读书征文、手抄报、红歌合唱、讲故事、演讲等评比活动,共收到作品260件。

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新体系。举办四平市首届中小学家庭教育论坛,实施“薰衣草”行动,针对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群体”,构建“三个课堂”,组建高水平心理援助团队,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五老”作用,连续8年召开“家教巡摩推进会”,交流家校社共育先进经验,增添家教品牌亮色,形成家校社合作共育“环岛”效应。四平市家庭教育经验做法得到省教育厅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组织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开展“科创筑梦想 青春向未来”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深化体教融合。举办四平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全市19所中小学校28支代表队参与。培养拥军爱国思想。强化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四平市4所学校被教育部和中央军委认定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加强劳动体验教育。开辟1万余平方米劳动教育实验田,打造全市中小学生学农实践场地,丰富学生劳动体验。组织研学活动。2023年已组织开展8条线路研学活动32期,全市近1.2万名学生参与。

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杨树村小学校,实施“品质+实践”德育体系、“启迪+方法”智育模式、“活学+体验”美育策略、“实践+成长”劳动教育,校园文化提升了温馨校园品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获得省“温馨村小”等殊荣。

四平盲童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视障人特教学校,承担着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专职业技术教育任务。其秉承“创造幸福,触摸光明”的校训,以培养盲童独立生存能力为天职,学生在音乐、体育、演讲口才、知识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多项佳绩。

守正创新 锐意进取

改革动能持续释放

破茧成蝶、涅槃重生,职业教育迈进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解决该市职业教育“小、散、弱”问题,市教育局全力谋划构建以四平职大为龙头、中高职衔接的“职教航母”。申请17.99亿元建设四平现代职教园区,一期3.4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全部到位,一期项目建设全部完成,明年将全面推进二期建设。职教园区建成后,全市职业教育将形成资源共享、中高职融通的新局面。

砥砺深耕,厚积薄发,打造四平新高职院校。吉林师大分院是四平市三所中师学校中唯一保留以培养幼儿师资力量为主的中职学校。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建设全市优质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基地,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教育部已批准吉林师大分院升专请求,2023年新增大专录取名额400个,总投资3.46亿元(已到位项目债券资金1.18亿元),四平市学前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将从资金、人员、编制等方面改善软硬件条件。

超前谋划,精准施策,师大附中附小“公参民”改制,一直以来备受教师和家长瞩目。为稳妥推进改制工作,保留四平市优良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期盼,市教育局通过反复沟通和调研,确立“公办+合作办学”模式,对师大附中、附小的招生政策合理设置过渡期,全校206名教师一次性转变身份,既保持了学校整体平稳,也保持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家长和社会高度认可。

锻造队伍 巩固根基

师资素质整体提升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市教育局通过总结1个试点县、83所试点学校的工作经验,在全市171所党委(党总支)学校增设党组织书记,建立相对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占涉改248所学校的69%,改变党政“一肩挑”的管理方式,形成党政合力促进学校发展格局。四平市实验中学、三高中领导班子调整后,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精神面貌、家长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均得到较大提升。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市教育局打好根基、思想、作风、为民“四张牌”,弘扬红烛精神,强化思想教育,扭转教师思想观念,形成了以上率下、整体联动、层层带动的总体效应,涌现出一批“四平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多渠道补充师资。依托“特岗教师计划”“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和校园专项招聘等渠道,2023年补充教师302人,填补了教师缺口。规范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新认定51名省级骨干教师,推荐14名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建立市级骨干教师年度考核推出机制,合格重新认定999人,不合格退出38人。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遴选3200名教师参加2023年“国培省培”等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推进依法治教。提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普法责任清单”,组织开展面向教职工和中小学生的普法讲座30余场,培训师生超过4万人次。完善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全市中小学校聘任法治副校长476人,实现中心校以上全覆盖。

推动教育督导。咬住要害、咬住关键,为教育优质稳定高效发展保驾护航。先后制定《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四平市教育督导问责实施方案》,精准提出5个方面、17条举措,使督导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3年来,全市累计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1456人次,对563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和76个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双减”日常督导,覆盖率达到100%。指出86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和75个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17个方面问题,下发督导通报77份,有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为县(市)区追缴教育专项经费2200余万元,补充配备教师1366名,推动整改36项教育重点难点问题。

全面实行“三级”包保责任制。织牢“三乱”治理防控网,适时公开曝光,惩防并举,先后惩处违规违纪教职工69人,追责问责校级领导21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