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勤劳双手绘就人生新画卷

——记“吉林楷模”王琦同志先进事迹(中)

本报记者 赵梦卓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王琦用最短的时间打败了内心的恐惧和寂寞,重新以革命军人的姿态站立起来。他不愿躺在荣军院里安度余生,而是从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开始,逐步自学盲文、电脑、中医推拿等知识,在人生的第二战场上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王琦追赶“光明”的信念从未停歇,用坚毅和顽强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历经磨难 百折不挠

重启人生新征程

“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最初有一阶段特别迷茫,彻夜难眠,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多亏了亲人、战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爱,让我从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王琦曾说,从自己选择当兵那天开始,就甘愿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永不后悔。“与那些牺牲在前线的战友相比,我已经足够幸运。我要继续磨练本领,用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1988年,王琦伤愈出院后,放弃了国家提供的终身休养的待遇,踏上与命运抗争的道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他仅用三个月时间便掌握了盲文,重新开始读书、写作。然而对他来说,光有兴趣和爱好远远不够,自己还年轻,必须得练就一套能安身立命、为人民服务的本事。

经过多方考虑,王琦决定继续求学深造,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之前就听说过不少盲人朋友从事针灸按摩这个行业,我也挺感兴趣,还多次实地探查。”然而自幼从军的他,文化课基础不牢,需要短时间内“恶补”高中的知识。于是,王琦去书店买了各种学习资料,以自学为主。

除了课本之外,200多盘磁带陪伴着王琦的学习生活。“我先用录音机把所学的内容录下来,再反反复复地听,并用盲文把重点内容整理出来。每盘磁带大概能录60分钟左右,我属于‘笨鸟’,只能下笨功夫。”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创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诗句,成为王琦的座右铭。王琦向部队请了假,专心致志地复习,一遍学不会就学两遍,两遍学不会就学三遍、四遍,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把中学知识完全吃透。军人那种不服输的劲儿,在他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1988年至1994年,在个人努力和部队关怀的双重“加持”下,王琦先是在北京的一所学校学习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学习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伴随着盲文笔针的“咔咔”声,他系统地学习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方剂、诊断、针灸、按摩等20多门课程,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

“上解剖课时,常人可以用眼睛去看,我则必须用手摸,用触觉去分辨人体的各块肌肉,去感受神经脉络。”王琦说,那段日子确实不容易,练习针灸时,经常需要先拿自己“下手”,有时会疼出一身冷汗。

倾情付出 甘于奉献

满腔热情勇担当

学成归来后,王琦带着身上残留的弹片,被分配到集团军某部干休所,成为一名专职按摩师,并独创盲师“双理疗法”。他对工作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请假;他对专业苛求,始终讲究精益求精。

为了更好地服务部队离退休老首长,王琦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登门为大家治疗,有时一天往返4次,累计十几公里。个别老干部在病重阶段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治疗过程中不小心弄脏王琦的衣服,但是他从未有过一丝嫌弃。一些老干部在弥留之际会不自主地念叨王琦的名字,而他也给自己定下“规矩”,无论多忙,都要去送别这些“共和国功臣”最后一程。

“王琦自学成才,医术高明,给许多老干部治好了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进行‘话’疗,一些老干部得了重病或者生活中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事儿,都愿意到王琦那儿去坐一坐、聊聊天。王琦以他的热情、幽默和贴心,让大家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暖,按摩室里常常是笑语欢声。”与王琦共事20多年的战友、同事何春萍告诉记者,王琦是个热心肠,他的医术和人品不仅在部队有口皆碑,也得到周围居民的广泛认可。

30多年间,王琦始终坚守军人使命、医者仁心,为800余名士兵治愈了训练伤,1.5万余名患者在他的治疗下痊愈。此间,他还研发了两项国家专利成果,其中野战便携式软组织损伤治疗仪填补了军内空白。

王绍波与王琦,是相识了近三十年的老战友。他告诉记者,在干休所里,王琦勤奋、刻苦、工作细心,患者们对这名王军医赞誉有加。“王琦是个高尚的人,也是我最看重、最珍惜的朋友。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报效祖国,受伤后仍自强不息,为广大官兵和群众送去温暖,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王绍波介绍,表面阳光乐观、为他人解除病痛的王琦,经常会被身体里残留的弹片折磨得寝食难安。由于常年劳累,他的双手多处患有腱鞘炎,每次发力都会钻心地疼,但他始终微笑服务、坦然面对。

顽强拼搏 奋勇向前

梦想之路不停歇

在艰苦的岁月里,热爱文学的王琦以写日记形式记录着烽火硝烟。此后虽双目失明,但梦想却在心里不断发芽。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他陆续写了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

2005年1月,王琦结合临床治疗实践,用盲文撰写的10多万字的医学专著《伤筋错骨临症推拿》正式出版,得到同行的普遍赞誉,目前已连续印刷3次。

王琦曾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过去经历的难忘瞬间“种”进书里,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血与火凝结的历史。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整整耗费8年时光。正常人写书都不容易,何况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每写一个字都要付出常人数倍的时间。无数个手指在纸板上穿行的黑夜,王琦常常累得瘫在椅子上。“我先用盲文写,全书盲文稿堆了一人多高,然后再把盲文译成汉字,工作量确实很大。”王琦感慨道。

他清楚地记得,长篇纪实文学《太阳永驻》是在凌晨4点完成的。当他用足以穿透命运的钢锥,为自己30余万字的手稿落下最后一个盲点时,王琦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2001年秋天,《太阳永驻》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盲人用盲文写成的文学作品,一经问世便引发轰动。随后,作品荣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并在第八届全军文艺新作品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2003年9月,王琦被原人事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三次全国自强模范助残先进表彰大会。2014年5月,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再次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如今,王琦还是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届主席团副主席、省盲人协会主席、吉林省预防医学保健专业委员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冰雪产业是东北冬天的“金字招牌”,近日,王琦正忙着筹备带领盲人朋友们一起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前几年我组织过多次盲人滑冰、滑雪的活动,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到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充分感受我们北方特有的冰雪文化,很受大家喜爱。让更多残疾人爱运动、爱生活,这是对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誓言的践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