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三农

厚植人才沃土 赋能乡村振兴

赵宝忠

寒冬时节,吉林大地“农闲”变“农忙”。许多村支书、“领头雁”踊跃参加各种“充电”班,抓紧学习,提升技能。与此同时,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纷纷深入乡村调研交流、传经送宝,一场共筑乡村人才高地的双向奔赴,正成为茫茫雪野间的火热盛景。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持续迭代升级我省人才政策,进一步掀起人才汇聚、人才回归、人才兴业热潮。2023年12月1日,吉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吉林省人才发展条例》,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建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好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新农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厚植人才根基,让优秀基层干部、各类人才、工商资本等要素汇聚乡村,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拓宽乡村人才通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既要本土培养,亦需外部引进,真正让乡村变成生机勃勃的“大舞台”“人气场”,增强名气,集聚人气,创造生气,汇聚财气。

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农民由“外出谋发展”到“返乡做老板”。安图县新合乡的张德智,多年前离开繁华都市回到家乡,发展桑黄种植特色产业,引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的孙民,坚持“建一片基地、树一个龙头、创一个品牌、促一个产业”理念,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矢志不渝、扎根乡村,在黑土地上做出了不凡业绩。像他们一样,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耕乡村,大力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电子商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村民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倾注心血。

“闭眼怎见三春景,出水方显两腿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在吉林,无论是沃野良田还是盐碱地上,许多科研工作者常年扎根,坚韧生长,大胆实践,让一项项新科技在白山松水间开花结果。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40多年活动在田间地头,倾力研究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为保护好黑土地、推广“梨树模式”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长期专注盐碱地治理事业,带领团队常年扎根大安,研究成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苏打盐碱地治理与高效利用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马不停蹄奔走在吉林大地上,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全省的41个县(市、区)开展活动82场,直接服务群众2.3万余人。

梧桐引得凤凰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向脱贫村和重点边境村选派驻村干部,建强战斗堡垒,壮大富民产业,强化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激发乡村振兴的潜力和活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种养大户。2016年以来,我省累计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超10万人,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农民成为创新创业的“领头雁”,人才振兴推动我省乡村产业全新腾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各类人才正在吉林大地拔节生长,发挥特长,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优秀人才归乡、本土人才成长的事例层出不穷,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和美画卷,正在吉林大地徐徐展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