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成为社会共识,这个“共识”在林业专家吉林农业大学赵曦阳教授心里,就是“不仅要向林业要生态效益,还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
赵曦阳告诉记者,东北拥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及盐碱地区,这些地区的造林林木品种极其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如何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区营建附加值高的林木良种,同时提升生态与经济效益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东北红松子可谓坚果中的珍品,可是红松抗旱能力差,在半干旱地区很难栽植成功。
怎么办呢?多年前,人们做了用樟子松嫁接红松的尝试,但营建效果一直不好。
看着东北优质的红松资源,却不能快速见效益,赵曦阳带着团队一次次深入到红松林中寻求“破题”之法。
6年时间里,经过千百次调研,终于找到了提升樟子松嫁接红松成活率以及后期存活率的方法。
赵曦阳团队首先利用劈接方式进行嫁接,这种方式属于顶端嫁接,接口处接穗与砧木结合更紧密,大树形成后对风沙的抵御能力更强;嫁接成活后及时修剪砧木,避免砧木影响接穗生长。为了防止极端气候的出现,赵曦阳团队在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外界营建防风固沙林带,利用林下种草等方式涵养水源,降低极端气候对红松果林的影响。在一些有条件的林区,他们还铺设了滴灌装置,适时提供养分和水分。
2015年春,白城市到保林场首次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10公顷樟子松共计嫁接1万株红松,嫁接后苗木于3—4年开始结实,5年后大面积结实。至今,白城市到保林场单株每年平均可接10个松塔,按照单塔出子1.5两,单株生产1.5斤松子,效益90元,每公顷1000株,效益9万元。截至目前,到保林场已经营建樟子松嫁接红松林约80公顷。
近日,记者走进镇赉县国有林总场莫莫格保护站,大片红松在皑皑白雪中傲然挺立。
“我们采用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打破了樟子松仅有的生态效益的局限,让红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半干旱区联合实现,对林区农户持续增收作用非常大。”镇赉县国有林总场莫莫格保护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红松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合作社也学习了嫁接技术,成功发展了红松产业,实现了产业增收。
赵曦阳说,因为经济效益好,所以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在我省中西部十分受欢迎,洮南市、双辽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农安县等先后采用了这项技术,造林总计上千公顷,不仅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林农增产增收,同时,还可带动松塔资源与加工利用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