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大国工匠的培育、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温厚土壤。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殿堂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肩负起更大责任,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的涵育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证。
工匠精神源于“工匠”这一古老的职业。《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而“匠”之一字,《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韩非子·定法》说:“夫匠者,手巧也……”。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可理解为“手艺人”,及至现代,工匠一词又有新的含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劳动者的代名词,除代表“手艺人”外,还包括技术工人、技艺娴熟的劳动能手等。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能工巧匠身上所体现的除了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外,还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工匠精神核心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工匠精神”作出精准定位,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创新创业精神有着深度的内在耦合,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动力,是创业精神锻造的助推器。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必须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中强化人才工匠精神涵育,引导青年学子崇技尚能、德技并修,帮助更多青年学子成长为领军人才、大国工匠,为扛起新时代使命任务持续赋能。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培育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使其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高超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应大力培养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着力点所在。在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广大高校应积极发挥学科系统多元、人才智力资源集中等优势,聚焦在新征程上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化对劳动哲学、劳动思想的研究挖掘,加强对工匠精神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的深入探究,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做好工匠精神阐释宣传工作,推动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引导青年学子坚定信念、坚守理想,练就过硬本领、锤炼精神品格,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更好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强化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载体等方面的创新。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将创新创业教育仅作为一种育才手段,而忽视了育人功能,教育理念上过于强调经济价值功能、专业逻辑方法,而欠缺精神属性的培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效,必须将工匠精神等精神、价值层面的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并更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积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让学生善思、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方式,通过开设劳模大讲堂、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聘请劳模工匠担任兼职教授和德育导师等形式,把企业技术“尖兵”、能工巧匠请进学校,让学生与一线能人直接对话,直观感悟、体会工匠精神。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教育素材,把优秀案例融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引导其成长为新时代合格的劳动者、创造者。
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功效。文化氛围和环境条件是育人的重要场域和介质,往往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强化工匠精神培养要充分发挥文化和环境的育人作用,更好实现以文化人、以“境”育人。在校园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氛围打造中更好引入激励“双创”、涵育工匠精神的相关教育元素,如在校园里增设古代著名工匠的雕塑,介绍当代著名工匠事迹,设置优秀工匠校友风貌墙、文化宣传长栏,生动宣传推介工匠故事、褒扬工匠情怀、涵养工匠文化。在校园文化构建中充分释放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如在劳动节、青年节等重要节日、纪念日节点,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宣传弘扬工匠精神,通过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使匠心文化、工匠精神根植学生言行中、内心深处,继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职业理念。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大学生立“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之志、投身产业创新和振兴发展大潮的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鼓励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持续丰富技术实践,努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跨界思维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