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3,长春奋力向前,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跑出加速度、实现新优化、释放新动能、挖出新潜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取得首年开门红,“一主”担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5亿元、增长25.4%,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024年1月10日,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长春市市长王子联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出强劲的发展之音。
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长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承压奋进、克难求成,成绩催发斗志、鼓舞人心。
这一年,长春向“新”而行!
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召开“政产学研协同 地校院企携手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掀起了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篇章,吹响了长春市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的号角,并拿出“真金白银”投向科创,组建未来科创集团,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首支长春未来种子基金……科技创新破局起步,引领产业重塑向“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长春向“深”而行!
确立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3转”,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3个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中生新”; 聚焦“4强”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绿色能源、现代文旅和会展业4个成长型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做大做强;锚定“7新”,聚焦氢能和新型储能、航空航天及应用等细分领域,引入项目、要素集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型升级,实现新兴产业链式扩张、整体突破,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抢先发展。
这一年,长春向“高”而行!
聚焦“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定心定力,答好新时代考题,奋力书写新篇章。一汽在长生产整车156万辆,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加紧推进,长春市影视文创孵化园区二期(万达茂)拔地而起,华润万象城、文和里等一批新业态项目投入运营;成功举办汽博会、电影节、航空展等活动,龙嘉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轨道交通8条线同时在建、6号线热滑试车、4号线南延开通,累计建成换电站88座、公共充电桩6000个;年初确定的5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时光年轮,刻下无数精彩时刻。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2024年,长春将在对标高位中继续奋力争先进位,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全面紧起来、严起来、动起来,只争朝夕地快干,心无旁骛地敢闯,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写在春城大地上。
现对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以精读,为推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营造良好氛围。
全力以赴提振经济
强化经济精准调度,及时出台稳增长政策,开展万人驻万企,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5亿元、增长25.4%,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工业稳中快进。发挥一汽龙头带动作用,支持一汽扩大排产、释放产能,一汽在长生产整车156万辆,完成产值3165亿元,分别增长14.6%和11.9%。一汽奔腾跻身百亿级企业行列。中车长客中标国内年度最大地铁订单,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汽车、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增长 8.5%。
消费加速回暖。出台促消费一揽子政策措施,房地产、汽车交易中心建成投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新车销量增长47.7%。万象城、文和里、远大购物中心等新商业体开业, 成功举办汽博会、农博会、电影节、航空展等活动,红旗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升级打造冰雪新天地,新雪季接待游客将突破5000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0亿元、增长12%。
投资稳定增长。开展春秋季项目大巡检,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286个,中法智能产业园、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等310个超10亿元项目加快建设,大陆汽车电子二期等350个超亿元项目实现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技改扩能投资增长7%。
着力培育发展动能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重塑。召开全市科创大会,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地校院企全方位参与,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组建未来科创集团、人才集团,设立未来种子基金,以长兴基金为母基金发起设立各类基金28支,投资项目145个。建成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14个市级中试基地和8个科技产业园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2050项、增长 14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近2倍,“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452户。长春市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第31位。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确立“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实施支持汽车、光电、医药、文旅等专项政策,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汽车产业稳步“上台阶”,奥迪PPE试生产,比亚迪动力电池、一汽中车电驱投产,新能源车产量增长40%,长春市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扩大,中车长客积极拓展机电总包、风电装备等业务,精密仪器与装备研发中心、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长智光谷、光电信息产业园二期竣工,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108颗,建成世界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生物医药产业量级提升,支持亚泰、金赛、百克等企业扩大产能,长春高新股份连续6年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和营收增长10.8%。新能源产业加速培育,大力发展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81.3万千瓦,加快布局氢能“制储运用研”全链条应用场景,比亚迪储能、“新能源+增量配电网试点”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数字产业不断壮大,算力中心、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深加工基地建成启用,华为吉林区域总部加快建设,556户工业企业完成智改数转,长春市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57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8%。
加快农业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在全省率先建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保护性耕作达到1100万亩,克服局地洪涝灾害影响,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肉牛发展到165万头。农业总产值完成1002亿元、增长5%。
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壮大。聚焦“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做好产业增值文章。认养一头牛、中粮油脂、佐丹力等56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73户,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实现700亿元、增长10.6%。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建修缮农村公路3913公里,完成国土绿化51.3万亩,绿化美化村屯1300个,农村改厕1.38万个,1071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24小时稳定供水,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6条、“千村美丽”村204个。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出台《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4.2天,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40%,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做到全覆盖,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新登记经营主体28万户,3户企业上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
重点改革扎实开展。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完成国有资产清查,盘活存量资产68.5亿元。推进开发区改革,31个开发区优化整合至21个。启动财政体制改革,将部分市级税收单列企业下放给区级,部分市级独享税种调整为市区共享。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流转成交额实现翻番。完成市、县两级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成功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开通长春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龙嘉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航班量、旅客量恢复率均位列国内千万级机场之首。出口额增长50%,进出口结构明显优化。出台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务实有效开展各类招商活动,签约项目955个,开工(开业)项目872个,引资额增长30%。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规划更加完善。完成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6个县级总体规划和104个乡镇规划,着手编制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规划,完成轨道交通线网等26个专项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轨道交通8条线同时在建,6号线热滑试车,4号线南延开通。长双快速路、石头口门绕越线、河东路延长线、世纪大街快速路四环主线实现通车。北湖大桥维修加固提前完工。启动南四环快速路改造。人民大街下穿隧道、东南湖大路延长线等工程加快推进。打通断头路、卡脖路27条。第六净水厂调试通水。新改建地下管线 559公里,新增供热能力1120蒸吨。累计建成换电站88座、公共充电桩6000个。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市管理日益规范。深入推进交通综合治理,点线面系统施策,学校、医院、商圈周边通行效率平均提高10%,高峰拥堵指数下降20%。扎实开展“走遍长春”行动,整改市容问题10万余个,拆除违法建设4500处,改造提升25个高速出入口,规范48处户外便民市场,市容市貌更加整洁有序。
生态质量明显提升。认真开展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完成321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建设绿水长廊152公里,实施生态补水1.4亿立方米,16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治理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67公顷。生活垃圾全部资源化利用,首次实现零填埋。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年初确定的5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实施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政策,大学生留长10.3万人。连续第19年上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为3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1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47个、棚户区7093户,筹集保障性住房1万套。确权未登记房屋1030万平方米,做法入选中央主题教育典型案例。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8000个。“强师计划”引进优秀教师876人,超过去3年总和。10所公参民学校转公,汽高专顺利升本。北京安贞、浙大妇产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建设并提前开诊。全市患者门诊、住院次均药费分别下降14%和18%。集采药品耗材增加107种,为群众减负19.3亿元。开展4000场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南广场、商埠地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国家卫生城通过复审,全国文明城复牌。成功举办首届市运会、马拉松等赛事。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提高。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实施12个重点领域源头治理,解决440万电力用户表后端安全管理空白问题,累计为居民免费改造燃气阀管灶192万户,实施道路坡改平1285处,修复3569栋高层建筑消防水系统,三无住宅电梯动态清零。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厘清所有行业门类管理边界,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局面形成,一大批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成功应对榆树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实现人员零伤亡,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
重大风险隐患加快化解。坚持“一楼一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项目施工穿透管理,22个楼盘2.36万套“保交楼”住宅交付入住。稳妥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清收,非法集资新发案件下降42%。
社会治理工作务实有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长春市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切实增强市长公开电话受理办理能力,及时推动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9.3%。
强化政府履职尽责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办理市人大议案6件、代表建议216件,市政协建议案2件、委员提案327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八五”普法,加强审计监督。政府坚持节用裕民。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圆满完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考评。国家安全、地方志、红十字、公积金、供销、气象、档案、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