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以全市之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举措与收获振奋人心,提振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释放了以“增强发展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长春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精准落地,以前所未有的举措,全面、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源于“一盘棋”的积极作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更加需要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发展动能。
踏上新征程,担起“一主六双”的“一主” 职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迫切需要长春以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振兴新突破的先锋,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注入强大动力。
积极主动,有为有位。
召开全市科创大会,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地校院企全方位参与;组建未来科创集团、人才集团,设立未来种子基金;建成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14个市级中试基地和8个科技产业园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2050项、增长141%;揭榜挂帅,帮助企业技术攻关……长春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第31位。
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强保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长春科技创新形成全市“一盘棋”。
长春科技创新的所作所为具有启示意义。
这是整合式创新,是通过战略引导下的开放、协同和全面创新,有效配置和利用创新活动所需资源,以实现创新成果的产出。它是在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和全面创新的基础上,将“战略引领”置于统领位置,强调升维思考和全局观而形成的创新范式,是一种总体创新的创新思维范式。
“真刀真枪”“真金白银”务实举措的落地实施,彰显出长春“下大力气”“出大手笔”“十年磨一剑”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气魄和决心,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
这是“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的积极谋划。敢于突破、善于突破,靠的是理念、胆识、勇气、智慧,靠的是“破”与“立”,靠的是顶层设计与高位统筹,靠的是联合联动与深度融合。
源于“群英会”的协同联动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长春拥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光机所、应化所、地理所等均集聚于此。进一步激活释放这些创新资源优势,汇聚起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不断加大科创资金投入,解决创新平台建设不足等实际问题,群策群力方能上演科技创新“群英会”,让更多“顶天立地”的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铺天盖地”的生产力,让更多“科技之花”就地结出“产业之果”。
2023年,长春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奔跑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上。这些举措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信心,激发了科学家和企业家们深耕科学研究、拓展科研项目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以2023年11月1日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为例,来自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10支项目团队,现场展示了创新项目。
今日长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愈加坚定,创新沃土更加肥沃,科创浓度显著提升,创新动能不断激发。走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长春把越来越多的精锐力量整合集结到原始创新和技术攻关上来,勇立改革潮头,勇攀科技高峰。
畅通供与需,精准对接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资本端,提高转化成功率、缩短时间差;做好“扶大”和“投小”,既要坚定不移支持大企大校大所勇挑大梁,又要全力培育初创型企业及更早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着力解决基金不敢投、投得慢的问题。
强化重点任务攻坚,加大创新政策争取力度,抓好平台共建、园区建设、科技招商引资引智等重点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标提速提质提效、取得新突破。
围绕加快壮大“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通过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塑造新优势。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型升级,实现新兴产业链式扩张、整体突破,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抢先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帮助企业攻破产业关键技术,为企业送来发展“东风”,让各类创新因子甩掉掣肘发展的“包袱”,轻松上阵。
如今,勇立科技创新潮头,长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成果转化进入市场,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长春科技创新与产业加速融合,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着力推动产业实现新跃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的一年,长春将继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让更多科技创新迸发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