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吉林市政协在中共吉林市委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聚焦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做到服务大局更有力,建言资政更有用、凝聚共识更有效,不断推进政协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奋力走出吉林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通过集中研讨、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等形式,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确保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自觉把市政协各项工作置于市委领导之下,充分发挥市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政协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严格执行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紧扣中心大局,助力全市振兴发展。切实做到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到吉林市“一盘棋”中去谋划和推进。锚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目标任务,把准政协贯彻落实的对接点、着力点和创新点,重点聚焦助推实施科技创新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冰雪产业与文旅产业双轮驱动格局、推进乡村振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推进城市更新、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科学选题、精准立项,深入协商、高效议政,强化监督、推动落实,努力形成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借鉴和参考。常态化开展市县政协联动推进河长制责任落实工作,巩固拓展河长制工作成果,引导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在推动振兴发展中,更好展现政协担当、彰显政协作为。
聚焦协商主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展现“专”的优势、彰显“协”的特点、提高“商”的水平。积极拓展协商民主渠道,探索“政协+法院”诉源治理联动模式,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前端化解、多元化解、实质化解,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推动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协同互促,加强在公开听证、公益诉讼等方面协作联动,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化提案办理工作,持续办好《吉事好商量·提案办理面对面》电视栏目,推动提案工作从“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拓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渠道,擦亮“委员直通车”品牌,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发挥委员联络站(委员协商议事室)协商功能,做到即时协商、随时协商,为基层社会治理添助力、聚合力。以数字化赋能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政协吉云”平台应用,推动政协工作步入“网上政协”和“掌上履职”时代。
坚持两大主题,广泛凝聚各界共识。贯通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工作之中,做到凝聚共识和建言资政一体设计、一体落实。完善党组成员联系常委、走访委员、谈心谈话以及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机制,进一步形成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积极为党派团体在政协履职创造条件,健全沟通交流机制,联合开展调研视察,确保各党派团体在政协多渠道合作、多形式建言、多平台参政。健全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总结复制成功经验,推动个人和界别“委员工作室”建设在面上铺开,更好地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界人士的共识和行动。持续打造政协文史资料“三亲”特色品牌,编辑出版反映吉林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和文史资料专辑,擦亮江城名片,讲好吉林故事。
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不断扩大专委会“一委一品”实效,更好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持续打造“书香政协·悦读江城”品牌,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帮助委员“充电蓄能”。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邀请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对委员开展业务辅导;组织委员开展域外培训,拓宽思维视野,提升履职能力。深入开展委员履职“五个一”活动,加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和量化考核,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深化打造“五型机关”,加强机关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持续擦亮党建“先锋”系列品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协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