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财经

金融“活水”辟通途

——绿色金融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纪事

本报记者 杨晓艳

绿能涌动,“两山”生金。行走在吉林大地上,一幅幅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跃然眼前。

绿色发展的成色里,金融业是当之无愧的亮色。一直以来,省内银行业机构争相竞逐绿色金融赛道,让更多资金精准流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领域。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524.3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9.1%,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22.3个百分点。

政策引领

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

吉林某钢铁企业主要经营炼铁、炼钢、轧钢,钢铁制品的加工销售及相关技术制造。近年来,该企业积极发布绿色愿景、制定碳减排目标,陆续增建了热回收余热发电、原料厂棚化改造等一系列绿色升级改造项目。

“随着大量绿色改造项目的启动,我们的资金压力也在逐步增大。”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了解到企业困难和需求后,兴业银行长春分行积极深入企业调研,第一时间为企业定制了综合融资方案。同时充分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红利,全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省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26.43亿元,带动碳减排量119.3万吨;累计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9.75亿元。

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项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推动成立吉林省绿色金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与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沟通与横向协作,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若干举措》,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为提高绿色金融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开展“金润吉林”专项行动,组织银行机构围绕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企业名单开展融资对接。2023年内已累计发放贷款13.3亿元。

此外,以长春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申建为契机,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成立“吉林省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持续推动绿色建筑等领域地方绿色金融标准研制。制定印发《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截至目前,已指导25家试点机构完成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善用激励约束机制,一直是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推动长春市研究修订《长春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单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奖励内容。按季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绩效评价,2022年二季度起,将非法人银行机构纳入评价范围,激励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发展。

通过制度、工具、平台等方面共同发力,我省绿色贷款增势明显,发展提速,助力绿色发展的底色越来越亮。

强化创新

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主体,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各家金融机构,向“绿色”领域提供持续且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业务板块的一块重要拼图。

“脚下的这片区域过去都是盐碱地,经过改造已经可以种出高品质的水稻了!”松原市善鑫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士轩介绍,建设银行松原分行为公司在全域土地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上提供了信贷资金,确保项目实现当年完工、当年种植、当年测产。

“一方面,我们根据总行顶层体系设计,相继成立了绿色金融和‘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另一方面,制发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和绿色金融发展三年规划方案。”采访中,建行吉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吉林银行成功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加入PRB的金融机构。成立了“吉林银行绿色金融委员会”、组建绿色金融专项服务团队、增设绿色金融示范支行,为绿色企业设置优惠利率、创新担保方式、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围绕绿色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了“吉银绿E+”系列产品体系。农行吉林省分行重点支持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与国电投、华能、大唐、华润等多家能源央企合作不断深化。招商银行长春分行创新推出可再生能源补贴款保理融资服务,支持通辽泰合风力发电公司运转建设……

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省内金融机构积极组建绿色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省各类绿色金融专营部门、分支机构等绿色金融组织达29家,推出17项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

绿色信贷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全国首单绿色碳排放权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东北首单绿色公司债券、全省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中期票据成功落地。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省累计发行绿色债券金额35.56亿元。

产融结合

助力产业项目绿色升级

向“绿”而行,已显著体现在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上。

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从新能源汽车到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从绿色建筑到清洁供暖项目,不断深化产融结合,实现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省内金融机构围绕“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氢动吉林”等工程,依托绿色产业园区、高载能产业、抽水蓄电站等大项目,加强与国电投等能源企业合作,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超百亿,助推我省电力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千亿级支柱产业。

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加大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支持,围绕一汽奥迪新能源、红旗新能源加强项目投入。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产业化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82亿元。

精准滴灌生态环境优势领域。打造“项目库+融资”支持模式,推动EOD项目试点。目前,吉林市中新食品区以黑土地保护及河湖治理为导向的蓝靛果种植加工项目等4个项目获批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双阳城区如意湖片区开发项目选入《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该项目获得国开行吉林省分行17亿元贷款授信。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