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版:三农

种下“幸福树” 结出“致富果”

——永吉县北大湖镇打造林果特色产业走笔

本报记者 陈沫

近年来,永吉县北大湖镇以打造林果小镇为抓手,培育起助农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目前,林果小镇种植苗木面积达1.8万亩,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苗木产业基地。图为北大湖镇林果产业分布图。 (资料图片)

寒冬腊月,永吉县北大湖镇的“万亩果园”。偶有村民穿梭于果林间修剪果枝,为明年果品丰收打好基础。

十年前,北大湖镇走向“消灭荒山、保护生态、合理开发、转变方式”的绿色发展之路。

多年来,永吉县持续推进“生态永吉”建设,在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旅游”的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如今,北大湖镇已是林果满山,已建成万亩榛园、万亩果园、万亩林园和千亩药园,产业的日益兴旺带来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生态修复

山荒岭秃变山青水绿

北大湖镇地处永吉县南部,属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半山区,森林资源2.44万公顷,是全县重点林区之一。

北大湖三面群山环绕,其间流水潺潺。毁林开荒曾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对山林的过度索取让小镇面临发展抉择。

如何破题?从山荒岭秃到山青水绿,得益于林地清收还林工程的实施。

2014年,北大湖响应全省清收还林号召,累计清收还林面积5400公顷。

让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只是第一步。怎样利用好清收的林地,端稳“绿饭碗”吃上“生态饭”,成为摆在全镇面前的发展问题。

经过挨家挨户走访、反复与村级林长交流讨论,北大湖镇厘清了破题思路——立足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乡土人才,以草庙子村和桄子沟村为试点,大力开展林果小镇建设,既解决了林地停耕后的效益问题,又推进了生态体系恢复建设进程。

绿水青山间,一座“林果小镇”正悄然崛起。

产业兴旺

林果成为“致富果”

在北大湖镇草庙子村八社,姜志民是村里较早种植榛子的那批人。“今年,因为雨水好、光照足,大果榛子的产量是去年的一倍以上。”姜志民告诉记者,在这里,家家有榛园,榛子的产量和收入相当可观。

行走在北大湖镇草庙子村的阡陌之间,密实的榛园令人震撼。2023年,万余亩榛园再获丰收——产量6600万斤,较去年增产5%左右。

“草庙子村的榛子树5年、7年树龄的很多,有的甚至都八九年了,几乎都处在丰果期。”草庙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小涵介绍,全村榛子种植面积330公顷,每亩产值1.5万元以上,效益是玉米的8倍之多。

毗邻草庙子村的桄子沟村是该镇“万亩林园”核心区。“林”是指苗木产业。桄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民介绍说:“村里近几年大力发展苗木种植,苗木品种有糖槭、紫叶稠李、金叶垂榆等40余种。今年苗木种植面积更是达到300公顷。”

苗木产业渐成规模,为村民在家门口赚钱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苗木种植用工量大,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全村426户1200多人,基本不用外出打工,收入就很理想。”张立民说。

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北大湖镇以打造“林果小镇”为抓手,培育起助农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目前,“林果小镇”种植苗木面积达1.8万亩,培育的苗木远销江苏、新疆等地,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苗木产业基地,森林覆盖率达55%。

农旅融合

延伸林果产业链

丰收季,成熟的林果压满枝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果树下或拍照打卡,或摘果品香。

草庙子村的果树种植远近闻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金红苹果就凭着独特口味闻名大江南北。如今,村里的果树品种种类繁多,仅苹果类就有金红苹果、龙丰苹果、新平一号平开、新平四号、开九苹果等10余个特殊品种,全镇水果栽种面积1.2万余亩。仅草庙子村果品产量就达2600万斤,每年果丰时节全部售罄,年销售额近千万元。

良好的果树产业基础让北大湖镇得以探索更多的融合之路。在草庙子村金莲沟屯,一个可容纳100人就餐的蒙古包已立于山坡之上,体验采摘、品尝农味,果熟飘香的时节,这里是乡村游的不错选择。

2020年,北大湖林果特色产业小镇被列入我省第二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单。北大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推深做实林长制,继续在“林”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冰雪+林果产业”“文旅+林果产业”等模式,通过互联网、直播带货、乡村振兴助农等方式,推进林果销售,让北大湖的林果走出吉林、走出东北,让广大果农获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