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如果用两个字表示,我觉得非常“朴实”,体现出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文风和政风。
吉林省去年一年发展的内外环境充满挑战和困难,我们在疫情三年当中遭受了严峻打击,但是2023年这一年过后,吉林保持了6.3%的增长,比全国高了1.1个百分点,这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个增长不仅说明吉林自身战胜了诸多的内外挑战和困难,也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分析经济,一块生产、一块需求,分这两块最简单。
从生产的角度看,就是工业和农业,先说农业。我们十几亿人吃饭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去年吉林省粮食产量837.3亿斤,从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为中国经济和发展大局作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这两条吉林省做得都好。
讲到农业的时候,我们眼光不能仅仅放在去年的837.3亿斤上,应该看到它为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奠定了最关键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做好,比如怎么能让吉林真正成为农业强省。
第二是工业,工业增速比全国高了2.2个百分点。吉林是制造业大省,我们看整个工业,特别是关键产业,比如汽车、装备制造等等这些,吉林都是两位数的增长,不但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而且结构在优化。这说明吉林的工业基础好,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基础,让制造业当家。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看需求,我们要看投资当中的结构优化。吉林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7.9%,这些项目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的有效投资。
讲消费,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也比全国高。
再有一个是出口,吉林出口连续三年实现20%以上的高增长,能保持这样的增长状态不容易。
所以无论从生产角度还是需求角度看,吉林去年都是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
吉林以后还是要把总量做大。现在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尽量还是把总量做大,有了总量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吉林省要做大总量,长春市要占一半,一汽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两到三年时间把散在外面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召回来,提供一系列好的环境。一旦零部件产业园成功了,外面企业马上会来。
吉林可以研究一些可操作的措施,实打实地迈起步子,做大总量。有现在这么好的基础,吉林全面振兴没有问题,而且将来一定能够在各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