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24年工作安排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粮食产量880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5%。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1、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围绕智慧农机、现代种业、卫星数据应用服务、新型工业化等领域部署实施9个重大科技专项。推进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推动汽车智能集成和半导体激光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挂牌。支持一汽、长客、吉化、吉林化纤等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500家以上。依托省科技创新研究院构建科技经纪人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省内转化3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0亿元。力争高校毕业生留吉突破15万人。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全省汽车集群工业产值力争达到4800亿元,增长6%。超前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累计建成充电桩6万个以上、换电站170座。扩大轨道交通整车优势,加快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标准地铁列车等新产品研制,拓展延伸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建设碳纤维下游制品产业园,推动卖原丝向卖制品转变。加快建设国家级疫苗、基因重组药物产业基地和抗体药物产业转移承载基地,加快发展光电产业,支持“长春光谷”建设。全产业链发展卫星制造及数据处理、无人机制造及低空服务产业。

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增量绿电80%以上就地转化为实物产品,发展增量配电网,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能产业园区。开展“氢动吉林”“醇行天下”行动,落地一批十亿级、百亿级“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煤”项目和氢能装备制造项目,推动“吉氢入海”。

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冰雪旅游胜地和避暑胜地,旅游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建成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个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全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至50%。


2、坚持扩大内需 提升经济增长动力韧性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重大项目25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以上。全线开工长春都市圈环线西环、白山至临江、松江河至长白等高速公路,推进长辽通高铁、辽源·梅河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吉林电网“四横四纵”500千伏电网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分级包保,省级统筹、专班推进20个百亿级项目、22个东北振兴滚动实施方案重点项目。

着力激发消费潜能。支持汽车、家电、家居以旧换新,稳定扩大电子产品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引进国内优质电商平台,打造10家新电商产业基地。


3、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年度任务落地,强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匹配,支撑粮食产量达到880亿斤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力争到2027年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梨树模式”提质扩面。力争推广应用高产耐密玉米、高产高油大豆品种200万亩,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面积达到300万亩。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三年攻坚行动,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850万亩、占播种面积超过70%。

扎实做好农牧特产增值大文章。实施“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吉林杂粮杂豆”等“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提质增效,加快“中东西”三大肉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人参、梅花鹿、食药用菌等优势特产品精深加工、高值利用。推动梅花鹿茸及林蛙油进入药食同源目录。

统筹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东北地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共建物流、能源通道和科技创新、制造业走廊,探索哈长沈大东北城市协同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5个、高标准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同步推进1000个村美丽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500公里,整治“畅返不畅”55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400户。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农民收入力争两位数增长。


4、坚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释放振兴发展活力潜能

大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建立企业诉求直达机制,“面对面”为企业解决难题。持续深化“证照分离”“证照一码通”改革。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拓展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应用场景,更大力度推行“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模式。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大力推动国企战略性布局和专业化重组改革。对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创新央地合作模式,支持央企在吉林布局发展,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

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意见,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降低融资成本。

强化财政金融改革服务。习惯过紧日子,推行“零基预算”,大幅压减一般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刚性约束,严控办公场所改造、租赁、装修,稳定财政运行,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深化政银企对接,持续开展专业化、精准化融资服务活动。提升首贷拓展行动质效,力争新增首贷市场经营主体1万户,新增首贷金额200亿元。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实施新一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规划。畅通内贸外运航线,扩大中欧班列线路班次。支持长光卫星、长客配套服务等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整车农产品、医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孵化新增进出口企业200户,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五个合作”为抓手,拓展合作领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东北各省(区)和地市合作交流,落实好吉浙、津长合作协议,加大对欧美、日韩俄、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来吉投资兴业,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


5、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高水平建设美丽吉林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力争达到92%左右。优良水体比例稳定在80%以上。有效管控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9%以上。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推广蓄热取暖、余热供暖、相变储热等高效清洁取暖技术。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新建和改善提升绿水长廊1000公里以上,创建60条(段)幸福河湖。实施“山水”工程、“历史矿山”示范工程,修复国土面积50万亩。全面完成“三北”工程70万亩、沙土地治理14.3万亩年度建设任务。建设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推进向海、莫莫格等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造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省。加快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全面推广绿色制造。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建设。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万人。零就业家庭确保动态清零。支持300所中小学校建设“活力操场”。改造瓶装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管阀50万户。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标准。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抓好义务教育“优质校+薄弱校、新建校”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师轮岗交流。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职业教育达标提质培优,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育开放合作。扩大“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服务试点覆盖面。“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实现全覆盖。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建设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新建改建合作助老餐厅和助餐点1300个。

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马上就办、一抓到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


7、坚持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积极防范妥善应对重点领域风险

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责任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整治安全生产风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