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她的精彩绽放在科研征途上。
“1994年,我从长春应化所硕士毕业后,选择留所工作,埋头于我喜欢的科研事业。”在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记者见到了庄秀丽委员,一个温婉柔美的形象展现在记者眼前。
“这些年,我专注于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与团队共同打破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与记者的“预期”不同,随着交谈深入,庄秀丽言语中表现出的坚韧与刚毅更让人敬佩。
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科研工作,庄秀丽一干就是30年。“做科研就要服务社会,这个信念支撑我一直扎根科研与转化一线。”
2007年,庄秀丽又多了一个身份,她与陈学思院士作为共同发起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技术转化平台——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万事开头难,人员、资金、设备、场地……太多不曾预想的困难,“一股脑儿”地砸向她。“我觉得科研工作如果不能实现成果转化,不能服务于人民群众,那科研就没有意义。”抱着这个想法,“一根筋”的庄秀丽坚持着她的梦想。
创业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庄秀丽内心却满怀底气。“省市好政策一路支持,有关政府部门总是关怀备至。”
2011年,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通过ISO13485质量体系认证的规模化多品种医用聚乳酸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多项产品空白。团队开发的体内可吸收接骨螺钉和接骨板性能高,适用范围广,受到临床认可。
特别在最近几年,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营收屡创新高。2021年收入突破1亿元,次年突破5亿元,2023年更是突破10亿元。公司现拥有专利160余项,部分产品打破了国外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先后被国家、省、市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业基地、吉林省聚乳酸科技创新中心。
企业发展好了,各地纷纷抛来橄榄枝。用庄秀丽自己的话讲:“名声出去了,‘诱惑’就来了。”
“想过走吗?”记者不禁问道。
庄秀丽摇摇头,“公司享受了太多我省的好政策,我们怎么能走!”
在今年两会上,她围绕新能源主题联名提案,为吉林发展建言献策。
庄秀丽说:“作为吉林省政协委员,我希望从自身的生活出发,更多了解群众需求,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回馈吉林,为吉林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