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省委对41个市县、6个省管开发区、5个省属金融企业进行两轮常规巡视,共发现问题2000个,移交问题线索2417件,推动立行立改问题91个,其间到巡视组主动投案18人,推动巡中立案74件……
一连串数字,晒出了2023年省委巡视工作的“成绩单”,也彰显了省委巡视机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部署要求,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不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巩固深化政治巡视巡察,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有差距,对肩负的职责使命认识不深,履职政治责任主动意识不强……2023年7月,十二届省委第二轮巡视反馈完成,各省委巡视组从政治高度点出了被巡视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开出政治“体检报告”。
“巡视是政治巡视,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巡视工作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巡视监督、校准政治偏差。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巡视巡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市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题巡察,移交问题线索811件,立案180人。
2023年9月起,十二届省委第三轮巡视对部分市县、省管开发区及5个省属金融企业同步开展常规巡视。“巡视期间,针对省属金融企业,重点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共发现党委履行职责越位缺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提升不明显等问题179个,移交问题线索66件。”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白山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中国十大生态屏障之一,肩负着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白山市委围绕全面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先后开展2轮专题巡察,发现问题226个,确保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白山落地落实。
近年来,吉林市多名“一把手”相继落马,代价不能白付,教训必须汲取。吉林市委研究制定具体巡察措施,提级巡察市管干部担任“一把手”的县(市、区)开发区,发现问题345个、问题线索44件。
深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巡视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贯穿巡视全过程各环节。十二届省委第三轮巡视全面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履职用权情况的监督,围绕“一把手”廉洁自律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出巡视重点问题清单,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2023年,两轮巡视共发现“一把手”问题194个,向省委报告“一把手”专题材料21份,移交问题线索18件。
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发挥标本兼治作用
推动吉林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社工岗”公积金、养老保险、失业险的补缴工作,合计1140万余元;推动解决集安市胜利村和禹山村两个城中村没有接入集中供水问题,653户1523人全部实现24小时自来水供水……一个个问题的快速解决,释放了巡视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立行立改的强烈信号。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推动整改、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省委巡视机构不断压紧压实巡视整改责任,做好整改和成果运用“后半篇文章”,提升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实效。
“为全流程夯实整改责任,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巡视反馈方式。”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二届省委两轮巡视中,强化“必提醒、再反馈”理念,反馈时明确“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在巡视整改各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巡视组在向松原市委反馈查干湖生态建设相关问题时,提醒市委主要负责人、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巡察办切实承担责任、确保整改到位。目前,查干湖水质已由劣五类提升为四类。
既紧盯问题整改,又善于用制度建设固化整改成效。梅河口市推动被巡察党组织完成问题整改1270个,健全完善制度机制63项。吉林市出台《市委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办法(试行)》,以制度建设保障整改落实,市委第一轮、第二轮巡察整改完成率达到97.56%,推动被巡察党组织建章立制691项,挽回经济损失7298万元。
在补齐制度短板基础上,注重举一反三,推动整改向“治病根”深化、向“治未病”转化。针对巡视发现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省委巡视办加强汇总分析,向省直有关部门和被巡视县(市、区)上级党委通报,提出工作建议14条,推动开展专项治理。针对巡视发现的突出问题,形成制约全省人参产业发展专题报告等5份,为省委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把巡视成果运用得更加充分、更有价值。
“我们对十二届省委第一轮37个被巡视党组织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推动解决责任落实、问题整改、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问题231个。”省委巡视整改成效评估组组长介绍,省委巡视机构健全完善巡视整改评估工作机制,采取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巡视机构“多方联动”模式,综合运用调研监督、现场检查、谈话提醒、约谈函询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确保巡视成果“颗粒归仓”。
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增强综合监督效能
2023年,全省市县巡察共发现问题3.4万个,移交问题线索261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7人,移交司法机关16人。这是省委巡视机构对市县巡察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推动巡察工作提质增效的有力证明。
“我们把督导指导作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重要手段,破解巡察不聚焦和巡不深、巡不透的难题。”省委巡视办健全完善“四个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对省直、市县巡察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
——强化审核考核督导,破解巡察监督不聚焦问题。工作中,突出对下级党委巡察工作方案的前置审核,把脉定向、纠偏扶正,明确巡察工作方向;突出对巡察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对工作开展不规范等提出整改建议,找准巡察监督路径。“我们指导省社保局将‘五化’闭环工作法贯穿于巡察准备、了解、报告、反馈、移交、整改等各环节,制定社保系统巡察‘总施工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行立改流程图,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推动社保工作取得新成效。”省委巡视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强化分类分级督导,破解工作责任不落实问题。针对省直机关、省管企业、省属高校、市县等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巡察工作特点,分类指导、现场督导,推动规范发展。省委巡视办指导长春市委聚焦医药领域开展机动巡察,围绕4个方面16个重点,查找腐败问题,推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精准聚焦指向、精准发力突破。
——强化专题专项督导,破解群众参与度不高问题。省委巡视办指导市县采取巡乡带村、直接巡村、同类村专项巡等方式,稳步推进对村巡察,打造一批便于农村群众反映问题的巡察联系点,组建一批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巡察联络员队伍,着力解决村级巡察不聚焦、巡不深巡不透问题。全省村级巡察共发现问题12574个,移交问题线索577件,立案12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0人,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强化蹲点试点督导,破解联动贯通不充分问题。省委巡视办与长春市委巡察办联合开展蹲点调研,深入长春市部分县(市、区),与巡察干部、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基层巡察情况、“解剖麻雀”,探索出“六位一体”协同推进巡察监督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副省级城市区域引领作用。充分运用四平市试点工作成果,指导通化市等地区加强实践运用和探索创新,形成一批“市县一体”联动的鲜活经验和制度成果,推动巡察利剑直插基层“神经末梢”。
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巡视巡察工作将忠诚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坚守政治巡视定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巡视巡察工作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