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既牵着百姓温暖过冬,又连着蓝天白云。这项民生工程的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供暖季清洁能源的供应如何保障?记者近日就这些问题对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技术路线
问:冬季清洁取暖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在清洁取暖方面,国家能源局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制定规划,全面统筹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确定了清洁取暖工作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技术路线,制定了保障措施。督促地方做好清洁取暖工作,连续两年在采暖季前印发相关通知,对各类清洁供暖方式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等方面提出要求。今年组织开展了清洁取暖规划的中期评估。
二是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技术路线。“煤改气”方面,加强气源衔接,按落实气量制定实施方案。“煤改电”方面,组织国家电网公司编制实施方案,保障电供暖稳妥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供暖方面,印发指导意见,明确生物质供暖发展思路,组织生物质能供暖示范项目建设。印发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引领推动地热能供暖应用。
三是全力做好能源保障。天然气方面,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建设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强供用气合同管理,切实保障民生取暖用气。电力方面,督促各省份与电网企业充分沟通,认真完成确村确户,科学制定改造方案,积极推进配套电网建设。2017年至2019年,“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累计投入超过700亿元。煤炭方面,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对仍需使用煤炭供暖的用户,做好洁净煤保障供应工作,对于偏远山区等暂不能通过清洁供暖替代散烧煤供暖的,重点利用“洁净煤+节能环保炉具”等方式替代散烧煤。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72%
问: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已取得哪些成效?
答:截至上一个采暖季结束,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为50.7%,替代散烧煤约1亿吨。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72%,其中,城市城区清洁取暖率为96%,县城和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率为75%,农村清洁取暖率为43%,均超额完成清洁取暖规划中期目标。
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实施清洁取暖以来,北方地区冬季雾霾天数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增加。此外,实施改造的群众家里告别了过去的煤烟味,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二是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突出。据统计,实施清洁取暖以来,北方地区15个省份散烧煤消费大幅下降,减排二氧化硫78万吨、氮氧化物38万吨、挥发性有机物14万吨、颗粒物153万吨。清洁取暖已成为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手段。
三是清洁取暖产业发展迅速。天然气供暖、电供暖设备生产企业规模明显增大,地热开发、生物质能清洁利用等技术快速进步,“互联网+”等新模式不断得到应用。
精心选择清洁供暖方式
问:如何进一步做好供暖季清洁能源保供工作?
答:供暖季清洁能源保供要深入细致地推进。坚持“以供定改”“先立后破”原则,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各方要深入理解并正确落实“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精心选择清洁供暖方式。
在新的清洁采暖设施落实能源供应、安全稳定运行之前,不得拆除原有采暖设施。在合同签订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不新增“煤改气”户数。明确分工、系统施策,全力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加快储气能力建设,发挥好调峰保供作用,确保民生用气需求。
同时,抓好系统性风险防控,做好供暖季电力保障。指导电网企业、电源企业、地方企业和用户,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准备好增购区外电力、实施有序用电等措施,保障高峰时段电力供应。针对当前电力安全运行的新形势,加大对电网关键节点通道、重要支撑电源等电力设施的巡检频次,做好提前预警,及时抢修故障。
总结经验,各方合力,充分发挥既有机制作用。一些经实践证明的、卓有成效的措施要继续实行,如专班会的协调机制、绿色通道的办事机制、供暖季供需平衡的日调度机制等。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