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版:区域传真·长春

长春:乡村面貌焕彩生新

本报记者 王秋月

红星村人居环境改造得到居民的认可。

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打造一村一景。

改造后的曙光村面貌一新。

美丽的马鞍山村成为乡村游胜地。

农村人居环境改造让居民住得更舒适。

环境变好了,居民心情更舒畅。

村里安上了路灯、鸡鸭的粪便无害化处理,村里定点清垃圾、清河塘……环境干净了,居民住得舒心。规整的小院和门外整洁的环境相得益彰,既要面子又要里子,长春市人居环境整治让各村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2023年,长春市紧紧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的部署,注重目标引领,强化问题导向,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创新环境整治管理模式,全力推动长春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向大家展示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奔着问题去 专班推进整改

长春要美,农村必须美。

2023年,长春市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专班分成4个现场推进组和1个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对各地年度重点任务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整治工作中存在问题,协调推动整改,做好总结交流。过去一年,专班4个推进组累计走访了全市136个乡镇,674个村,发现问题2460个。对症下药,真正解决。

走访过程中,工作专班发现生产垃圾随意堆积的问题,专班协调所在辖区和村上做出整改,将生产垃圾进行了分类清理,有的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彻底将问题解决。

公共空间杂乱现象,也是整治中发现的一个问题。面对工作专班发现的问题,各地立即开始整改。

问题整改了,还要回头看是否整改到位。根据各推进组反馈情况,综合组及时对各地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形成工作简报,总结整治经验、曝光存在问题,全年共报送了6期。2023年10月,专班在进行一轮暗访后,针对存在问题分别形成通报,发至6县(市)区政府,及时做到问题改进。与此同时,为提升专班人员和各地整治工作水平,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升,长春市农居办组织专班全体成员和六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管局长,分别于4月份赴辉南和双辽,6月份赴公主岭市和榆树市进行了交流和学习。

农村的生态环境好了,百姓才能生活更美好。

开展清洁行动,农村环境更加干净。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常态化,长春市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各县(市)区、开发区全员发动、全力推进,2023年累计动用各种车辆51万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4.43万吨,清理禽粪污260.62万吨,长春市村屯整洁程度大幅提升。通过专班化推进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各地重视程度更高、整改行动更快、借鉴交流更充分、整治效果更加明显,有效地提升了人居环境改造的成果,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部门齐发力 联动完善改造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

通过多部门联动,长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2023年各项重点任务。全年完成农村道路改造提升3913公里;完成国土大规模绿化51.31万亩,新建绿化美化村屯324个、提升1049个;有139个乡、镇、街道的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累计完成601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达到29.7%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

作为远近闻名的“畜牧小镇”,农安县巴吉垒镇的肉牛产业蓬勃发展,养牛规模不断扩大,但如何处理畜牧粪污却成了一道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巴吉垒镇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变废为宝”,村民自行利用牛粪增产增收,农安县巴吉垒镇政府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并于2022年启动改良盐碱地计划,在养牛密集的村屯设立试点,建设粪污临时收储点,由主管经纪人将各村堆积的牛粪统一运到盐碱地里,改良盐碱地地块。这个计划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方便,减少了镇政府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还实现了牛粪“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把牛粪变成肥料、变成燃料,让环境得到了改善,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也是长春市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通过积极开展粪污综合利用集中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推动“一主三辅”四类利用技术模式,累计建设公共粪污暂存点1985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可保持在85%以上。

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以“小家美”带动“乡村美”,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将军村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巾帼志愿者的作用,将干净人家创建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收到了良好效果。

村民周海燕是将军村“干净人家”评选活动的示范户,她家的整个庭院干净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周海燕告诉记者,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已经是她多年来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干净人家”创建工作中,将军村充分发挥妇联执委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微信群转发倡议书,将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要求宣传到各家各户。

同时,采取“一对一”帮扶,带动全员参与。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们首先行动起来,一方面打扫自家卫生,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孤寡、残疾、空巢等特殊家庭,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等方式,帮助特殊家庭清理垃圾、打扫庭院,确保特殊家庭参与创建,将村民自治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彰显乡风文明,用妇联组织力量带领群众营造了“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将军村累计创建干净人家445户,真正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2023年,长春市创建“干净人家”15万户,以家庭为单位推进环境整治由村庄向庭院延伸,由“面子”向“里子”拓展;全市通过整体服务外包、乡镇和村自制自管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等方式,基本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并逐步完善、提升。

示范“带”振兴 引领全域提升

距离净月潭公园2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长春市双阳区规模最大的朝鲜族行政村——齐家镇曙光村。2023年,曙光村聚焦“美丽乡村新样板、产业融合新标杆、全域旅游新支点、乡村振兴新典范”四新发展目标,坚持“还原、保留、升级、再造、借势”五项建设原则,创新乡村振兴模式,用“三变”举措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吉林省内首个朝鲜族温泉民俗村落。

大力发展文旅,农房变客房。曙光村本着“少投资、快见效”的原则,采取“以建代租”委托经营、有偿退出统一经营、自改自建合作经营三种模式,将村民闲置的32处宅基地、园田地改建成独具朝鲜族特色的民宿、餐厅、广场等场所,大力发展独具田园风光和民俗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村容村貌大幅改善,村集体经济明显增收,使空心村变成美家园。

小村庄的变化来自红红火火的庭院经济,双阳区平湖街道黑鱼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村”,以“小庭院”撑起“大产业”,逐步实现乡村产业由“陪跑”到“领跑”转变。全村葡萄种植面积55公顷,其中温室18栋、大棚22栋,基本实现生产经营差异化,夏秋两季不断茬。现有葡萄种植户98户,年产葡萄330万斤左右,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同时,黑鱼村通过葡萄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积极开展“葡萄采摘节”“稻米品鉴节”“乡村过大年”等节庆活动,形成了集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新路径和农民增收新引擎,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仅庭院经济发展葡萄产业一项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优美环境,擦亮生态底色。黑鱼村是首批千村示范村,村里结合农村购买垃圾治理社会化服务为契机,实行“村企合作”小改革,大力度推行“区主导、乡(镇、街道)主责、村主体、村民主人、公司主业”“五主”管理模式,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同第三方公司签订垃圾治理“村企合作”合同,在本村聘用保洁员13名,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通过“小改革”带来“大变化”,充分激发了村民的主体意识与家园意识,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后一公里”问题。

示范引领,促进整治工作全域提升。2023年,六县(市)区共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6条。以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为契机,高标准打造九台区马鞍山村、清水村和双阳区的曙光村等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建设水平和标准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榆树市泗河镇吉兴村、闵家镇东升村垃圾不出院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过去一年,长春市持续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成效,一年四季,一户一景、一村一画,干净整洁的村庄装点得明艳动人,美丽乡村带动产业欣欣向荣,长春市正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笔,勾勒出一幅幅靓丽的山水田园画卷,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描绘着美丽春城的新图景。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