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激励广大青年随时代发展积极转变思路,适应就业新趋势,找准适合自己的新就业形态,同时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成为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新职业发展的人才,努力在新职业的风口翱翔。
求职季,毕业去哪儿?这一话题不仅毕业生关心,社会各界也关注。
民宿管家、易货师、带货主播、电子竞技员、人工智能训练师……近年来,一批新奇有趣的新职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新时代新青年提供了更丰富的职业选择。在新近出现的职业里,无论是掀起内容创作新趋势的直播IP切片师、新式MG动画师、短视频特效师,还是诞生于年轻人新消费领域的猫粮品尝师、整理收纳师,这些均为看似小众的职业。但事实上,每一种新职业都需要过硬的能力也有着亮眼的收入,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就业新选择。
青年作为新生力量,就业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他们整体生长环境更为优渥,就业心态更为开放。许多年轻人倾向于将个人爱好融入职业选择,能够尝试不同的职业,而非局限在办公室做传统意义上的上班族。新职业蕴含的自由的工作状态、个性价值的实现、潜在的巨大机遇,对青年非常有吸引力。而且,新职业的涵盖范围广、类型跨度大,青年既可以选择类似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需要知识结构背景的职业,也可以选择剧本杀NPC、婴儿睡眠咨询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需要掌握相应专业技能的职业。以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职业会使人感到更加有动力和激情,也更容易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一番作为。要激励广大青年随时代发展积极转变思路,适应就业新趋势,找准适合自己的新就业形态,同时,青年应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成为适应时代要求、适应新职业发展的人才,努力在新职业的风口翱翔。
当前,新职业的岗位需求量大,但是人才供给存在缺口。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是时代之需,亦是发展必然。要系统推进高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实现人才培养与现实需要紧密衔接。高校可以开设与新就业形态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对自身专业、个性和能力评估,协助学生做好灵活就业规划。做好对接,形成合力,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