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查干湖畔守井人

陈文超 张新书 本报记者 邹鹏亮

春节期间,查干湖畔,游客络绎不绝。

距大湖10余公里,新立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16号平台班长马天池正在井上忙碌。春节假期,这个占地约1.85万平方米、拥有72口油水井的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由他“打理”。

除夕过后的温度依旧很低,但阳光正好。马天池每天会在平台巡视几圈。井场周围的光伏板等绿色能源设备在冬日暖阳下静静地工作着。“这些绿色电能解决了平台油水井的日常用电。”马天池指着井场上的撬装装置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即将投用的二氧化碳注入撬,把二氧化碳集中输入地下储存,还可实现驱油,真正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马天池一脸骄傲。

在查干湖畔与油水井打交道近30年,马天池早已成为了“不倒翁”——井上的问题几乎难不倒他。他让油水在湖草密集的芦苇荡里不落地,并在检修油井时随身携带一个方便袋,捡拾发现的垃圾,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为了不打扰野鸭的生息,他巡井时都要刻意绕行几百米……

近几年,为守护大湖,吉林油田持续实施油水井从保护区退出政策,在建产和开发理念上也进行了创新。这座造型美丽的16号平台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该平台采取跨专业交互式设计,大井丛集约化布井,较常规建产模式节约用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已经融入大湖之畔吉林石油人的心里。

记者随马天池来到了工作间,桌面上的几台电脑里的生产数据正时时更新。他告诉我们,这是站场一体化采集系统,通过它可实时监控现场生产情况,数据异常时员工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摸排处理。同时,油气生产地面系统应用了自主研发的加热分离增压一体化设备,将小型接转站浓缩并撬装。新建一体化装置与撬装计量间均采用远程智能终端与一次仪表相结合,实现工艺参数的“自动采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自动化模式……三年时间,这里的原油开发模式彻底由穿梭巡检向站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转变,员工的工作强度降低,安全环保、基础管理等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要是过去,在河湖密布的芦苇荡里一个人管理这么多井是不可能的。”马天池感慨。

马天池班组的变化只是吉林油田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步伐的一个缩影。2023年,吉林油田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绿色能源新业态。率先在新立Ⅲ区块的16号平台和其他三座平台,通过应用光伏、风电、地热、光热等绿色能源技术,建成了国内首个原油开发零碳生产示范区,产出了国内首桶零碳原油,新北化石能源替代示范区工程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化石燃料清零。

新型的抽油机、光伏矩阵、大风车、集光器,充满科技气息的工业景观完美融入到美丽的冬日芦苇荡里,为查干湖假日之旅增添了一抹亮色。新春佳节,万家团圆,独自驻守的马天池并不感到寂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石油人的使命。守着这样的油井、看着这样美丽的风景,即使是自己在岗位上过年也很知足、很幸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