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马隆浩 记者粘青)“谢谢你,辛苦了。”庭审后,当事人通过手语表达着对承办法官的感谢。在这场无声的庭审中,承办法官放慢节奏,走下审判台,来回穿梭在原被告面前,仔细观察原被告的每一个表情,耐心倾听手语老师的翻译。长达3个多小时的调解后,最终双方放下彼此心结。这是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法院妥善调处的一起聋哑人离婚纠纷案件,既充分保障了聋哑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又让无声的诉求在有声的庭审调解中彰显司法温度。
原来,张某和李某都是聋哑人,30多年前结婚,生育两个儿子均已成年结婚。就在前几年,张某开始酗酒,对李某大打出手。李某实在无法忍受,在儿媳妇的陪伴下,向江源区法院提起诉讼。承办法官了解情况后,为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专门邀请当地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手语老师担任翻译,并且要求双方当事人的亲属也到场,共同参与庭审调解。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双方同意调解离婚,并且在财产分割上达成一致意见。至此,这起聋哑夫妻之间的离婚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江源区法院将持续秉持司法为民的宗旨,努力为特殊群体提供诉讼便利,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充分、方便地参与诉讼活动,持续维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更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