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两会特刊

辽宁:

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辽宁日报记者 刘乐 王笑梅

大连科德数控公司装配一车间立式加工中心。 辽宁日报记者 杨靖岫 摄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项目建设的热潮已在辽沈大地涌动。

在位于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施工现场,1500余名建设者争分夺秒施工,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

在大连长兴岛恒力新材料科创园建设现场,两万余名施工人员加紧作业,千余台机械设备有序运转,产业园一期项目即将全面投产……

火热的场景,折射的是辽宁聚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辽宁向“新”转型步伐加快。2023年,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2%、4.4%、146.1%,制造业科技成色更足,新兴产业发展实力更强。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住辽全国政协委员蔡睿表示。

蔡睿认为,当前,辽宁要聚焦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蔡睿建议,聚焦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现有产业,针对新时代“六地”建设中的科技问题,重点围绕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在集成电路装备、工业母机、低空经济等辽宁省优势方向,组织实施好重大科研攻关任务,配置好平台、团队、资金、政策等资源,夯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瞄准未来产业,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发挥辽宁特色优势,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领域,实施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项目,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顶尖青年科学家群体,加快引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带动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

“未来已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在辽全国人大代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认为,辽宁发展人工智能具有许多“先天优势”。他说,辽宁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拥有一批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十分丰富。经过多年发展,辽宁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制造基地,产业链覆盖产业全链条。

张进建议,要整体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积极构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要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并完善基础共性、互联互通、安全隐私、行业应用等技术标准;要加速培养以新一代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机器人、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引领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4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进一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经略既张,宏图将举;方向既明,干劲倍增。蓄势未来,辽宁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塑造辽宁振兴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