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科教卫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郑玉鑫

“课间十分钟”近期在热搜频现,许多网友发现,以前下课后热闹的“十分钟”仿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课间圈养”“厕所社交”等等反映现状的网络新词,近期多家媒体、专家呼吁:“课间十分钟”该还给学生了。

“课间十分钟”在“80后”、“90后”的记忆里,是放松快乐的代名词,课间休息打篮球、踢足球、校园内散步……这些运动不仅有效缓解了学生们学业的压力,而且让久坐的身体得到舒展,也给同龄人之间交流提供了机会,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曾经欢声笑语的“课间十分钟”为什么“消失”了?一方面,是老师的拖堂占用了课间时间;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隐患的考虑。有些学校为此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限制学生课间活动。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考量,也会干预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养成了课间不出教室的习惯。

设置“课间十分钟”符合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求,首先是青少年时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周期较短,在两节课之间设置一个休息时间,可以让学生们“换换脑子”,放松心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课间十分钟能够让学生们避免因久坐带来的肌肉酸痛、身体疲劳、不良坐姿引起的脊椎疾病等身体健康问题。再次,课间十分钟也有利于学生们开展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平等交流,满足了学生们的心理需求,调节心理状态,也会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集体。

目前,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建议: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作出部署: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许多专家学者也从各自领域解释课间十分钟对学生的重要性,网友们也在有关新闻的评论区表示:希望欢乐的笑声重新回到下课铃声后。

在“课间十分钟”怎么还给学生的现实问题下,我们也要认清:这不是某一方面的努力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是其份内职责,因此面对安全隐患,学校应尽力解决,加强安全教育和硬件保障,避免“因噎废食”。家长也应避免“过度关心”,磕磕碰碰是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必然,没有挫折与磨难的经历,对心理发育非常不利。社会各界对待校园安全责任的话题也应该趋于理性,避免被各类不实信息和虚假报道误导,对学校及相关当事人产生误解。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