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三农

盛开的“蝴蝶兰”

杜鹃 本报记者 毕玮琳

你见过养在瓶子里的蝴蝶兰吗?在位于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正在培育中的蝴蝶兰原球茎、无菌小苗甚至无菌中苗及大苗都生长在玻璃器皿中。

蝴蝶兰在实验室培育的时间根据生产规模不同时间也不一样。从原球茎到芽,由芽到长成小植株,至少需要在瓶内生长9个月的时间。蝴蝶兰小植株在瓶内长到足够大时,就可以出瓶移栽(也叫驯化)了。出瓶后,从小苗到成品开花苗,不同品种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有些小花的品种需要9个月左右,而有些大花品种则需要18个月……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彩华讲起蝴蝶兰的培育过程如数家珍。看似漫长枯燥的等待,李彩华习以为常,她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令记者敬佩不已。

李彩华还向记者讲述了蝴蝶兰的原始生长环境。她说:“蝴蝶兰自然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赤道南北纬23度以内,附生在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的树干上,靠根抓在树干上。”

在经植所的另一个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很多盆蝴蝶兰。如大辣椒、富乐夕阳等二三十个品种。在经植所的一个温室里,除蝴蝶兰外,还有石斛兰、文心兰等品种的兰花正处在驯化过程中。

近年来,省农科院经植所与吉林省恒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充分展现“小作物大经济”的发展优势,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在距离经植所10公里左右的吉林省恒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连栋温室内,适宜的温度让蝴蝶兰的种苗在这里茁壮成长。“这些种苗的培育得益于与省农科院的紧密合作。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已经成功培育出20余种蝴蝶兰种苗。”企业负责人边走边介绍。这种科技合作的模式,不仅使企业降低了种苗的成本,还促进了农科院的科研成果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院企共赢。

记者了解到,在企业的诸多温室内,物联网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农业生产设施通过物联网技术相连,实现了园区的可视化和可控化。每栋温室都安装了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园区大数据中心实时接收作物生长情况及监测温室内的土壤、基质的湿度、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让种植管理更加高效、精准,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恒通农业公司记者看到,蝴蝶兰生长在玻璃连栋温室移动苗床上。“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这种温室可以实现全年无间断的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这种玻璃连体温室的优点。目前温室内蝴蝶兰的生产面积约占2000平方米,已经出瓶驯化的蝴蝶兰苗有9万余株。每年春节前,盛开的蝴蝶兰争芳斗艳,清香淡雅,令人陶醉。

美丽的蝴蝶兰在悦人身心的同时也带来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3年,企业蝴蝶兰的销售良好,收入达200余万元,带动附近农民就业20余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