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以高质量人才赋能农业现代化建设

王 岩

吉林全面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立足吉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面临的机遇,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重新定位布局,即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必须加快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新农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以高质量人才赋能农业现代化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实践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为人才培养明晰了方向和路径。当前,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倍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产教融合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一批适应性强、高素质的复合型农林人才”“校地联动着力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农林人才”。必须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协同育人。建立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农科院校、地方产业等多方联合机制,实现因需因用培养人才。校方尤须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学科专业、教学体系,与企业方产业教授搭建互动式教学模式,联合指导学生教学与实践,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育人模式。鼓励企业技术人员赴学校任教,引导学校师生到企业参加实训,推动企业与学校优势资源互补、双向流动。努力推动产业为导向、企业为主导、高校为支撑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体系,协同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以吉林省梨树县三棵树村的梨树科技小院为例,学生们以此为依托,走进黑土地,与农村干部群众吃住一起、共同劳作,不仅提高了科研能力、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增进了学生的乡愁情怀,同时也壮大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补齐了农业技术人才短板,为提升产教融合发展质效、更好助推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促进科教融汇,不断增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意见》强调,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专业。要着眼服务绿色低碳、多功能农业、生态修复、森林康养、湿地保护、人居环境治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布局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服务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新农科教育,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需要,针对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对原有学科提质提档,向绿色发展、健康引领、智能化等多元模式的未来农业开展学科配置,强化多元化科教融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动农科与科研机构多元化组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面对时代新需求,农科教育需要打破固有学科边界,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科教融汇长效机制,实现科技应用、人才供给间的优势互补。吉林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协作组成员单位、省属重点农业大学,结合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的意见》要求,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涉农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形成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三融三通”一体化吉林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共建教育平台、科创载体、国际合作中心,促进科教、产教、中外等方面融合。打破资格界限、教科界限,互聘科研和教学人员、实现身份互认互通,推动成果申报、发表等互认,实现成果共享互通。同时聚焦产业需求,协同共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科专业,打造多维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现代农业创新平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绿色发展、长白山特色药用资源开发等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全面培养卓越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实用技能创新人才。

打造机制融合,着力培养人才“工匠”精神。吉林作为农业大省、国家粮食主产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重中之重,这其中人才培养是关键。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人才积极走进乡村、扎根农业。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时代精神,推动农耕文化传承、农业典型人物引领,厚植人才热爱乡村、一心为农的情怀。构建多元化农业工匠培育机制,结合区域特色,立足产业重点,强化与地方政府的全面合作,加强与农科院所的深度融合,鼓励以定向招生、专项委培等方式加强“农业工匠”人才培养。构建留人机制,营造留人氛围,打造留人舞台,让定向生有“山”可靠,能够一心扎根乡村,一心扑在农业,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