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无尘服全身包裹,再经风淋室吹扫才能进入,一根发丝都不允许遗落。
精!20倍显微镜下,手执医用手术刀精细操作,连轻微的抖动也要克制。
静!周围一片安静,不允许任何打扰,呼吸声都仿若可闻。
惊!这样一场堪比脑外科手术般的操作,居然只是在对一个阀门进行打磨作业!
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水准生产,在采访一开始就给了记者一个“下马威”。
从研发到制造,从民用到军用,从地上到飞天,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在一个个叹号中,逐渐了解了这家低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一项项“高调”的技术和产品。
不过,要想真正认识奥普光电,还要从它的前世今生讲起。
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实验工厂是奥普光电的前身,它在中国光电科技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在这里曾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第一台大型电影经纬仪、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等一系列“中国第一”。
也是从那时起,“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这几个字就深深地刻进了它的基因里。
“我们要做的是对中国光电类企业进行有效技术支撑,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在与总经理赵嵩的交谈中,记者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国家和时代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就像在黑暗中穿行的光与电,为公司的前行之路指引方向。
工业相机是制造业领域常见的重要设备,国外行业发展十分成熟,产品经过数次迭代。
然而在国内,工业相机的制造就像是一道疤一样不愿被业内提起。技术难题和巨大投入对于想从事开发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顾虑重重。
可这一步,总要有人迈。
2022年,奥普光电与参股公司长光辰芯联动,研发出全国产化工业相机,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实现全部零部件国产化替代。
赵嵩告诉记者,近几年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增长,“这显示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就是要把‘卡脖子’的手掰开”。
有责任、不服输,这股劲头体现在每一位员工身上。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的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次,为了攻克一项技术难题,研发人员王方雨独自在实验室里五六天时间,当他走出实验室,惊讶地发现公司里空无一人。原来,当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长春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同事们都已经居家办公,唯独落下专心投入研发的王方雨。最终,经过一番周折,他才得以顺利返回家中。
成功,也许就是源于每个人在专业领域上的极致追求和忘我投入。
目前,奥普光电在光电测控领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综合优势和技术实现能力。拥有“光机电”一体化设计、加工、装调、检测的全面技术。在产品方面,奥普光电助力国内国防光电测控仪器设备的升级和更新换代,在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多种产品在“神舟”“天宫”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发挥作用。
此外,公司还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包括以3名中科院院士为核心成员的高级顾问团队、以8名研究员为主的核心技术团队和50余人组成的质量检测团队。
冲击“卡脖子”问题,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用专注、耐心、匠心换取专长、极致、突破。奥普光电的传奇还在续写,它将迎着“光”的方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