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为吉林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与力量

本报评论员

白山松水万物方盛,群英汇聚共话发展。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诞生过多个新中国工业第一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市举办。

中国经济论坛自2001年至今历经19届,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在全国政商学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届论坛以“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动能”为主题,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经济界的精英翘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共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良策,并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战略思考、科学论断,以全新视野深化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力遵循。特别是在去年9月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深谋远虑,更是为东北全面振兴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全面振兴发展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视察吉林,提出“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要要求,为吉林全面振兴擘画了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吉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坚决扛起“五大安全”重要使命,锚定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目标,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吉林振兴发展已经稳住了上升期、稳在了快车道,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其势已成、未来可期。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客观要求,是打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吉林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农业是“最大优势”,制造业是“看家本领”,科教人文优势是“创新源泉”,绿色是“生态底色”,文化是“信心底气”,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吉林样板,我们有基础,更有潜力。要紧扣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布局新质产业链。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以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引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加快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在供需结构调整上,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模式,支持科技创新等领域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牵引新质生产力加速生成。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坚持改革赋能、开放聚能,在全球范围吸引要素、配置资源、开拓市场,真正释放新质生产力广阔空间、盘活新质生产力强劲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以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为契机,我们真诚欢迎各方有志之士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贡献智慧与力量,与吉林携手共进、双赢发展,努力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