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敬源)近年来,敦化市着力构建课堂教学、兴趣培养、研学实践、思政育人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坚持上好“三堂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上新台阶。
守牢教育教学阵地,上好文化教育课。敦化市积极利用教室等空间场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原有校园文化充分融合,动员师生共同参与、创作、展示优秀作品。截至目前,敦化市“五有校园”创建工作达标校52所,达标率100%。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体育大课间、艺术小课间、雷锋中队、少年军校、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开设品读经典、戏曲等校本园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认知教育等启蒙式教学,培育幼儿的爱国情感;在小学阶段用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在初中阶段重视增强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在高中阶段运用辨析、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增进政治认同。
扎根学校办学特色,上好兴趣培养课。敦化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广大师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七小学校创新“311任务驱动式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构建了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分解到各学段各学科,分3个学段开展“开智启蒙”“京剧正身”“非遗传承”教育。官地镇中心小学校从“可视化传达”“数字化传导”“融合化践行”三个维度推进工作落实。以增强师生“五个认同”为总体设计思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共设计室外点位10处、室内区域8处68个版面、馆室11个。开设“雅音阁广播站”“雅韵林校园电视台”“雅思园校报”专栏,为全校师生播报最新校园动态,讲述民族故事、播读红色经典、分享优秀书籍。黄泥河镇第一小学校依托“君子农苑”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紫砂陶艺”非遗工坊,开展农耕研学、下田种籽、培育幼苗、收获庄稼等活动3次,参与人数达400余人次。使广大学生在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增进了交往交流交融。
搭建思政育人平台,上好研学实践课。敦化市紧密结合红色、绿色、古色和特色资源,深入开展“四色”教育,充分挖掘各研学中心蕴含的中华文化、党史国史、民族团结等内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各民族青少年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增进民族情感。依托翰章烈士陵园、寒葱岭战迹地等红色资源,重点围绕杨靖宇、陈翰章等东北抗联英雄人物事迹,开发研学路线,使各民族师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感知式的研学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年初以来,共开展红色研学活动40余次,参与师生3万余人次。创新设计18条精品研学路线,将思政课堂延伸到市历史博物馆、刀画协会等场所,让古色遗迹、刀画作品、松花砚雕刻“会说话”,让传统民俗“活起来”,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一校一品”、立德树人,结合学校实际推出各具特色的研学路线。带领学生走进知名食品企业小万庄体验式工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科技、产业的巨大变化。同时,完善翰章乡学校红色教育展馆、大石头镇中心校雷锋精神教育展馆等6所文化展馆建设,让各民族学生在研中学、学中悟、悟中得,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传承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