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区域传真·长春

在“芯”潮澎湃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长春经开区锚定千亿级产业新赛道,抢占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

宁博 本报记者 王秋月

吉光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预计可年产1000万只芯片,年产值100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

以0.4%的面积占比贡献了长春市11.4%的GDP,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占全市一半,百强企业占全市三分之一……一连串的的数字见证了长春经开区建区3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

经开区作为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发展主引擎,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近年来,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始终把光电信息产业作为全区“一号工程”,聚焦建设壮大“一谷”、深耕“七园”;深度谋划光电产业园五至七期,做靓“一街”发展布局,举全区之力建载体、引项目、育企业、树品牌,推动光电信息产业突破性发展。2023年,全区光电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全面迈上发展快车道。

为了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经开区紧紧抓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这个“人无我有”的创新龙头,助力企业在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全面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相融合的“政策矩阵”。通过“芯”“光”联动、互补协同、成龙配套、成链成群,一批光电领域头部企业迅速崛起。

“我们正在抢抓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举办的重要契机,全力引入一批投资大、潜力足、创新能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光生千企’的生动局面,为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蓄能增势。”在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开幕之际,长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卫国介绍,经开区作为全市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芯”“光”联动,聚集产业优势汇光成谷。

“龙头”领航“龙身”随行,聚光效应凸显

光电信息产业是长春市委、市政府重点标定的“千亿级”未来产业新赛道,经开区既是省、市制造业、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又是光电信息产业的起步区、核心区,以“龙头”领“龙身”,聚光为链,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如一道亮丽的光束,引领着区域经济的腾飞。经开区依托创新龙头——长春光机所,在载体打造、平台搭建、人才集聚、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创造了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极佳便利条件,开辟了一条更加适合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打造长春芯光智谷,共建长春光谷核心区。

2024年是落实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攻坚计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经开区紧紧绑定光电领域“龙头”长春光机所,共同加快打造总投资近500亿元“长春芯光智谷”,集光电信息产业园、光电特色街、光电主题公园、创新创业中心等多业态于一体。

投资300亿元,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的“芯光智谷”,是东北最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包含以龙头企业为特质命名的七大园中园,即一期“珩光园”、二期“蕴光园”、三期“智光园”、四期“吉光园”、五期“芯光园”、六期“华光园”、七期“辉光园”。目前,一园至四园投入使用或基本建成,可全面承接项目落位,五园至七园起步实施,力争5年内入驻企业200户以上、产值突破200亿元、10年内产值突破500亿元。当下,其中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总投资11.4亿元的光电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在火热开工中,目前室外的道路、绿化、亮化基本完工,计划今年6月底全部竣工。经开区加快形成“光生千企”“光创百亿”局面,打造全国光电信息产业示范区和新质生产力的标杆区。

长光华大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是全球通量最高的基因测序仪,现已交付国家基因库使用;长光辰英的单细胞分选仪实现了我国首台单细胞分选设备产业化;最具代表性的长光辰芯已突破10亿量级,未来2年产值预计可突破15亿元;奥普光电多项产品成功应用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了科研领域的技术支持。经开区的一批批优质光电企业在快速崛起,引领着光电行业的发展。

经开区的光电项目中深度聚焦光电核心元器件、激光技术与应用、光电新材料、成像与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领域,构建了一主链(即芯片产业链)、一辅链(即汽车产业链)、一小链(即芯片自身企业间形成配套链条)的产业链体系,领航带动长光辰芯、长光华大、长光大器等“龙身”企业,“芯”“光”联动、互补协同、成龙配套、成链成群,一批光电领域头部企业迅速崛起。

不仅如此,经开区全面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相融合的“政策矩阵”。深入落实吉林省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和长春市“星光20条”,经开区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其中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突出“扶持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思路,聚焦“扶”这个关键,大力推动有潜力、新生代光电企业做大做强,以“长光辰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一批光电信息企业向经开区集聚,形成“一核引领、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

科创引领突破在望,向“新”追光赋能

应时而变、因变而新。经开区始终坚持“创新第一”“产业为根”的发展理念,在光电信息产业培育和打造“长春芯谷”工作中,坚持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内国际大势,以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持之以恒支持光电信息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将光电产业在长春做大做强。

做到了“一张图”贯穿始终。始终把光电信息创新成果培育,加快实现产业化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必胜工程,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推动“蓝图”一步一步转变为“现实”,不断云集科技创新之“能”、产业振兴之“势”,千亿级产业集群雏形渐显。

确立了“五统一”发展原则。坚持目标市场高端化、产业升级高级化、政务服务精致化、产业集聚极致化、入驻企业优质化五化统一,在推进光电信息科研转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加快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夯实人才智力基础、争创一流营商环境、加速集聚高端项目、注重企业品牌质量,确保了科技创新转化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创造了“六个一”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建立一个工作专班、一套优惠政策、一个招商团队、一个国有公司、一批创新平台、一套赛马机制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体系支撑,确保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光电信息科技成果能落地、重点项目快建设、产业发展可持续。

构建了“十联动”创新生态。坚持以“一谷”为引领、“七园”为辐射、“一街”为血脉,初步打造了“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光电信息产业生态圈,融合提升产业、学术、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硬环境、云服务等十方面因素,着力构建优质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成果转化加快突破,产业活力加速集聚提供了可靠保障。

打造了“四联抓”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省市帮助支持,汇聚多方之能,合力攻坚突破科技研发、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紧密结合“万人驻(助)万企”,形成了省、市、区、驻企服务专员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有效扫清了企业发展障碍,确保企业扎根在经开、做大在经开、腾飞在经开。

“目前,经开区已经在激光芯片、高通基因技术等领域达到世界级水平。”李卫国表示,产业创新,科技是根本。经开区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最为突出位置。经开区通过采取“政府+院所高校+合资公司”的合作模式,与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所高校,共同组建长光视园、吉光半导体等运营及研发公司、青年创新中心、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吉虹产业园等创新载体。搭建了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六大创新平台,合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让更多“长春造”走向国际。

经开区坐落在经济繁荣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周边各城区、开发区和主城区的枢纽核心,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前沿阵地、哈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东北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区域,是“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拥有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春兴隆综保区打开了长春与世界“无缝衔接”的大门,为光电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对外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乘势而上,恰逢其时,在经开感受磅礴动力。经开区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合作,汇集人才,吸纳资源,围绕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开区最耀眼的底色。

融合创新筑梦新城,聚光成谷启未来

聚力打造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双融合”格局。经开区加快建设总投资近600亿元,打造集长春芯光智谷、光电信息产业园、专用车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光电特色街、光电主题公园、创新创业中心等多元素集合的“长春芯光智谷”,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绿化、美化、文化“三化”相生,光+汽车、光+高端装备制造、光+医疗器械多产协同的发展之路。

经开区以“政策引领”的定制服务促进产服提升,出台系列支持光电信息产业政策,形成了多维度、多链条发力的政策体系。出台支持光电信息、科技创新、医药健康等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形成了多维度、多链条发力的政策体系。比如,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购地类项目,可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给予6000万元的奖励;对入驻“芯光智谷”园区企业给予连续五年“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对企业固投1000万元以上,且设备投资占总额高于50%的技改项目,最高给予企业核心管理团队400万元的奖励。这些政策是在纵横比较中明确的,既奖企业也奖团队,既支持创新,又鼓励转型,可与市级政策叠加使用,实实在在地让大家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

支柱产业不能一蹴而就,光电信息企业集聚、人才汇聚、产业隆起,背后是经开区不断提升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创造无忧营商环境的结果。经开区全方位抓好服务配套,采取企业“点菜”、政府“上菜”模式,由企业对办公楼、厂房、实验室等场所环境提出需求清单,建设部门“收单”开展“定制化”装修改造,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需求。同时,加快建设光电信息产业检测、信息检索、展示服务等场所,打造附属人才公寓、专家公寓、活动中心等设施,创建光电广场、光电公园等光电主题休闲娱乐项目,深度融合“科技+文旅”打造光电产业示范街,为引才留才创造优质条件,为产业发展集聚活力。

“长春经开区作为全市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近年来,持续在光电信息领域深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同时,我们正在抢抓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举办的重要契机,打造‘光耀未来,科技引领’特装展位,形成与区内企业联合展出效应,全力引入一批投资大、潜力足、创新能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光生千企’的生动局面,为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蓄能增势。”李卫国表示,聚焦建设“科技创新城”,培育壮大光电信息产业,是经开区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为光电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更多的创新机遇。经开区将全面构建“五百家企业,万余人参与,百万平建面,五百亿盘子”的发展局面,努力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

6月18日,光博会隆重启幕,长春正式进入“光博时间”,经开区的光电企业也将盛装参加,展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为经开人,科技创新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基因,通过“芯”“光”联动、互补协同、成龙配套、成链成群,一批光电领域头部企业迅速崛起。光博会掀开了长春光电产业发展的新篇章,经开区也将尽最大努力助力光电企业在新赛道跑出“加速度”,为打造千亿级“光电之城”,率先实现光电领域新突破,推动长春全面振兴贡献一份经开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