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四平

共叙乡情 共谋发展 共筑未来

——四平在京举办“情系英城发展恳谈会”记事

本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杨率鑫

发展中的四平。 李坤 航拍

“情系英城发展恳谈会”现场。 袁松年 摄

“驻京人才工作站”授牌仪式现场。袁松年 摄

“四平地产品品鉴会”现场人气火爆。 袁松年 摄

梦怀故园念桑梓,英城风华正青春。

6月29日,由四平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组织部、市经合局承办的“情系英城发展恳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

活动的主题是“才聚北京·智汇英城”;宗旨是充分发挥人才服务四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激励引导域外四平籍人才“资智助平”,与四平全面振兴同频同向、同步同行。

恳谈会邀请了国家、省、市、县(市)区领导,以及域外四平籍和在四平工作成长、与四平有特殊感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共有150人参会。域内外人士济济一堂,共叙乡情、共谋发展、共话未来。会上宣布成立“驻京人才工作站”并授牌。现场公布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152.76亿元。


共享英城机遇——

多重利好叠加 各类优势集聚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四平,这座城市的身影,在离家游子的记忆中积淀着深沉的思念与爱恋。

这是一座红色地标之城。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画卷中,“四战四平”名扬四海,“北方英雄城”的美誉,诠释着它坚不可摧的战斗意志与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更镌刻着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卓越贡献。

这是一座交通枢纽之城。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是吉林省向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着关东门户、九州通衢的美誉,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更是“商家必争之地”。

这是一座特色文化之城。具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满族文化重要发祥地,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二人转之乡”,全市上下倾力将二人转文化发扬光大,将“九腔十八调”唱响大江南北。

这是一座人文荟萃之城。是清朝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出生地,慈禧太后、隆裕皇后祖籍地,“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桑梓地,素有“皇后故里”“凤起之地”美称,被誉为“清词故乡”。

这是一座现代农业之城。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中国唯一的“优质玉米之都”。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被全国推广。

这是一座传统工业之城。“中国换热器之乡”名不虚传,“三机两车一器”曾享誉全国;全国第一台行走式联合收割机、第一台鼓风机、第一台专用车在这里诞生;20世纪60年代,四平大客车风靡全国。

如今的四平,立足资源禀赋,紧抓战略机遇,八大优势产业蓄势腾飞。

大农业。四平耕地面积超1000万亩,粮食年产量达到百亿斤,畜禽总出栏量超过5000万头(只),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已发展形成粮食精深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烟草制造、液态饮品等完备的产业体系。

大旅游。四平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业独具特色地融合了红色旅游、满族民俗旅游、休闲度假以及生态观光等多重元素。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火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乡村振兴生态园等旅游项目,倾力打造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打卡地。

大物流。四平是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是东北地区运输半径最短的城市,四平火车站是全国18大编组站之一,是城乡高效物流配送试点城市。四平将重点打造大宗商品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平台,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

大数据。近年来,四平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省级产业园区,成功吸引华为、中粮信科等30家行业领军及优势企业布局入驻。产业园深挖“数字+”巨大潜力,抢占数字时代“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新能源。四平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富集,可开发风光资源达1000万千瓦以上,吉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坐落四平。拥有1个省级绿电园区、1个省级氢基化工园区,是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新材料。四平市在金属冶炼、硅灰石开采加工、平板玻璃制造、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拥有全省唯一一个玻璃建材产业园区、全省首批两个D级化工园区,以及全省唯一的烧碱和电石生产企业。

新装备。四平特色装备产业体系完备,拥有国家级换热器检验检测中心、东北地区首家现代农机装备区域创新示范基地,集聚了吉林省80%以上的换热器企业,农机装备品类位居东北首位,专用车及零部件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

新医药。四平是吉林省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开发和生产基地,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化学药、原料药、细胞技术研发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将以高端原料药开发生产、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生物技术研制为重点,全力打造具有四平特色的新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共绘英城图景——

谋篇布局转型 激荡澎湃动能


6月28日,四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与参加恳谈会的四平籍和在四平工作成长、对四平有特殊感情的国家部委领导、央企领导、院士和其他嘉宾举行会谈。

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德明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嘉宾和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四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近年来,四平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大家的关心帮助、鼎力支持下,发展势头更强了、城乡面貌更美了、市区规模更大了、群众笑声更多了、干事氛围更浓了,处处涌动着澎湃的发展激情。真诚邀请大家将目光投向家乡,为各类项目落户四平穿针引线、搭桥铺路,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传经送宝、建言献策。四平将继续以真金白银政策、真情实意服务厚待大家,让归家游子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礼遇、生活上有待遇,帮助大家搭建平台、实现抱负。

嘉宾们纷纷表示,一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四平、推介四平,组织带动更多优质企业、专家、人才,走进四平、了解四平、投资四平、建设四平,为四平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人中骐骥驰千里,海内鲲鹏举九天。远赴他乡的四平籍人才,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方,始终情牵故里、心怀桑梓,真诚反哺、回馈家乡,千方百计为英城振兴发展添砖加瓦、献计出力,推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发展要素涌入四平,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

四平市委书记王相民表示,人才是发展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四平市上下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去年召开了“情系英城建设促进会”,包括院士在内的近150名优秀人才齐聚四平,促进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创新技术在四平落地落户。今年召开这次“情系英城发展恳谈会”,是要把大会作为推介四平的重要窗口、吸引人才的重要平台、促进合作的重要契机,从而引进一批人才、达成一批合作、落户一批项目,在“双招双引”上深度破题,更好地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潘宇,代表四平籍在京高校学子发言,表达了对家乡无尽的思念和热爱,立志早日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以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为家乡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添砖加瓦。

7位不同领域的域外四平籍和在四平工作成长、与四平有特殊感情的高层次人才代表,围绕四平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农业提质、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明,建议四平市把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嫁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他们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努力成为小巨人企业;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食品医药行业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前途广阔的生物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家对东北地区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高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主席团主席、国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吉林省招才引智大使高雪峰表示,愿在南方市场介绍四平的特色产品,通过多渠道营销增加四平玉米产品的品牌“曝光”度,提高消费者对四平玉米品牌的预知度;用商会的力量为四平的企业和相关特色品牌做一些推广,助力四平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协同四平的企业,通过提供先进技术,结合四平玉米特色,以中医养生的理念为指引,开发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创出新市场赛道,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为四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副总裁向禹表示,今年选择在四平落地投资,正是看中了四平潜在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这里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显著,各项服务举措让人倍感温暖。企业将坚定不移与四平守望相助、共谋发展,集中资源优势,加快投资进度,全力以赴把企业培育好、经营好、发展好,在增加就业、供给税源方面释放企业能量,力求以一流业绩回报四平人民的关爱与期盼。

为了将家乡味道、家乡声音带到京城的四平人身边,带到关心关注四平发展的京城人民身边,四平市委、市政府在“情系英城发展恳谈会”期间,特举办了“四平地产品品鉴会”。活动以“听乡音 看乡景 品乡味 感乡情”为主题,集中展示四平优质地产品,涵盖杂粮、糕点、酒、饮料、工艺品、非遗产品,共180余个品种,还展出了四平的工业产品、玉米文创产品、非遗产品、工艺品等。同时,挑选本土优秀满族舞蹈、二人转等节目,进行了现场表演,让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黑土地文化走进京城,为参会嘉宾和京城市民送上一份“乡土的问候”。


共谋英城未来——

全力做大做强 谱写振兴篇章


四平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分析研判四平所处历史方位、目标定位、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全面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总的发展思路、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总的来说,就是全面实施“1288”战略,聚焦千亿级经济总量这一新目标,打好打赢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两场战役,全力做大做强“四大四新”八个优势产业,实施项目攻坚、产业提升、乡村振兴、改革赋能、民生增祉、平安创建、固本强基、清朗英城“八大行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

大美家乡,何必远方。四平的发展振兴,与域外四平籍人才心相通,路相连。四平期盼企业家、专家、人才,凭借资源多、人脉广、信息灵的优势,帮助政府深化与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的务实合作,把先进技术带回来、把优秀人才引进来、把重大项目落下来、把四平产品的品牌打出来,合力推动四平这座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抓项目。发展始终是解决四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而抓项目仍然是稳增长最有效、最有力的抓手。在宏观经济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为了推动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四平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四大四新”八大重点产业,谋划引进更多规模大、能级高、带动强的优质项目,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在招商引资中将更加突出“算账”意识,弄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企业什么、企业看重什么”,让企业在四平有钱赚、项目在四平落得下。

抓环境。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投资者更加看重地方的政策和服务,有好口碑才有好朋友,有好环境才有好项目。四平聚智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借鉴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全力以赴补齐短板不足,通过“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痛下决心、猛药去疴,纠治各类营商环境“顽疾”“病灶”,着力打造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亲商护商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厚植高质量发展良田沃土。

抓平台。围绕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扩大开放“朋友圈”、找准合作“交汇点”,一以贯之深化长平一体化、六市一体化、吉浙对口合作等区域合作,依托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形成更多实质性开放合作成果。特别是抢抓中俄深化战略合作重大机遇,依托成功打造的“五大通道”“五大平台”“五大基地”,持续扩大钢材、整车、二手车等商品出口份额,真正以“外贸增量”激活“内生动能”。

抓人才。近年来,四平市坚决贯彻省委“人才强省”部署要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下好人才工程“先手棋”,打造人才引聚用留“强磁场”,让人才在这里前行有力,眼里有“光”。用真金白银厚植人才沃土、用硬招实招搭建施展才华舞台,不断深化政校企深度协同“一体化”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聚焦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服务等关键环节,创新升级版《英城英才新政十条》《惠企人才政策新五条》,“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累计引留各类人才11220人,一批成绩优、作风硬、口碑好的优秀干部被提拔重用,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竭力将四平建设成为人才大展所能的无忧家园。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