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区域传真·四平

牢记嘱托再出发 凝心聚力开新局

——四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发展中的四平。李坤 航拍

四平旗帜广场落成于2021年,象征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扬旗帜,奋勇前进”。 李坤 摄

发展中的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李坤 摄

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制造车间。李坤 摄

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李坤 航拍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壮美蓝图催人奋进。

7月盛夏,四平大地再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热潮。几年来,四平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把亲切关怀和科学指引,转化为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动力,用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交出优异答卷。

黑土地保护全面提档升级——

“四平方案”成为推广样板

四平市坚决扛牢农业大市使命担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解决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并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治理、保护、利用一体发力,黑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全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四平方案”。目前,全市耕地综合质量为3.81等级,约比2020年平均高0.08等级,比全省平均高0.65个等级,比全国平均高0.95个等级。202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96.14亿斤,同比增长2.83%、增幅全省第一;粮食单产达1093.12斤/亩,位居全省第一,同2020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7.32亿斤。

高位统筹推进。坚持把深化黑土地保护利用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地全部建立专门机构,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专责监督、部门各负其责”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格局。2023年,在全省率先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监督,由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专项监督工作组,梳理67个量化监督指标,发挥“1+9”监督工作机制作用,释放黑土地保护红线不容触碰的强烈信号。

坚持综合施策。逐步夯实基础设施板块,2024年,建设高标准农田和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94.7万亩,同2020年相比增长120%。全市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达612.5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9%。科学提升耕地质量板块,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09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1103个,实现监测网络全覆盖。有力保护黑土地环境板块,持续加大秸秆全域禁烧和科学离田力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同2020年相比增长2.15%,全省唯一一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落户四平。

筑造产业平台。打造高质量产业平台,建设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成功研发国内第一台免耕播种机,解决农机农艺适配问题,目前,已发展到第8代产品,累计投放市场2万余台,在全国10个省区广泛应用,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打造高层级交流平台,全域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连续9年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北方(四平)农机展销会,现场销售农机3000多台(套),销售额达2.72亿元。

因地制宜总结推广“梨树模式”,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国化、示范体系化、应用区域化,打造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升级版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4年来,全市“梨树模式”从2020年的366万亩,发展到2024年的623万亩,新增257万亩,实现适宜地区全覆盖。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国家黑土地农业现代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相继落户中国农大吉林梨树实验站,每年有3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50多名硕博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先后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50余项,引进“863”“973”重大课题和重大项目22项。

不断拓展内涵外延。在全国首创以秸秆覆盖免耕种植、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秸秆覆盖垄作种植、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4种方式为主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将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粪肥菌酶协同生态还田等融入“梨树模式”,形成了更加节本增效的“4+X”新模式,探索出一系列适应山区、丘陵、低洼易涝地区、中低产田改造的黑土地保护创新技术,“梨树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创建示范引领“新高地”。创新打造“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推广站+示范户”五位一体模式,建立技术微信群,开展科技大讲堂,举办专家访谈节目,录制技术专家讲座,形成了引领全市、各有侧重、层次鲜明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络。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111”工程,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示范体系,建立300公顷现代农业生产单元40个,在双辽市建设2个万亩保护性耕作提档升级示范区,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体系。目前,已在东北4省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0个,辐射带动保护性耕作面积8000万亩,并呈逐年递增态势。

做实推广应用“大文章”。通过组建科研联盟、举办东北4省区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现场会等方式,推动黑土地保护成果共建共享。经过多年技术研究和深化实践,黑土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等作用逐步显现,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至1500元;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5年的地块,遏制了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趋势;经过15年示范应用的保护性耕作基地,每平方米蚯蚓数量达到120余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黑土层物理性状指标明显改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

规模经营闯出新路径

四平市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等专项行动,打出“示范创建、服务提升、政策扶持”组合拳,成功打造土地托管、带地入社、数字农业等典型模式,为全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探索合作化道路方面,示范引领、量质并举,规模经营闯出新路径。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坚持既要数量、更要质量,全市农民合作社多种经营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7047个,家庭农场发展到5316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75.99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75.85%。

全方位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四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3年行动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通过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建,政府购买财务代理记账服务,助推新型主体发展生产托管、土地入股、带地入社等类型合作。全市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达到672个、591个,同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69%、110%。

多角度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扶持合作主体项目建设,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累计落实扶持资金8327万元。全面落实“一乡两名、一村一名”专职辅导员制度,建立健全运行章程、项目申报等机制,持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示范主体基础数据信息库,实行动态更新、集中管理,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服务。积极搭建对接平台,639家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部门对接,累计获得信贷融资3.93亿元。

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推广集中流转土地经营模式,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6万公顷。双辽市加禾、伊通县金辉等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几百公顷,多的达到近千公顷,已成为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模式。推广生产托管服务经营模式,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7.5万公顷,对小农户土地实行全程托管或对单一农事环节托管,解决了小农户“种地难”问题。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打造党性教育品牌

四平市牢记殷切嘱托,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擦亮“四战四平”红色党性教育品牌,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4月25日,四平干部学院以在市委党校加挂牌子的方式成立。2022年10月底,四平干部学院顺利通过中央组织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办学质量评估,成为中组部备案的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并更名为吉林四平干部学院。作为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之一,学院深度融入“一校六院”统筹联建工作体系,以红色资源系统化布局、联动式共建,推动形成以“四战四平”为圆心、辐射吉林全域红色资源的教学网络,将学院培训对象的学习“菜单”,拓展至全省乃至全国。

自“一校六院”统筹联建工作体系建立以来,吉林四平干部学院接待院校间培训班次60余期,培训人数3138人次,凸显“一校六院”统筹联建工作骨干作用,为增强吉林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集中整合并高效利用各县(市)区红色资源,构建起整个四平地区党性教育体系,实行全市资源“一盘棋”战略。坚持“三个结合”,打造“五条线路”。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结合,以“四战四平”为主,与市区部分抗联资源结合起来,延长“红色”培训链条;市区与县区资源禀赋相结合,将市区生态文明生动实践与县区乡村振兴发展资源相结合,打造乡村振兴基地,丰富培训内容,拓宽“绿色”培训空间;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挖掘满族文化历史,开发叶赫满族文化教育基地,设计红色二人转舞台剧,展现梨树二人转之乡魅力,形成四平“特色”培训模式。

在三个结合基础上,设计市内线、东线、南线、西线、北线等5条精品现场教学线路,将市域内的教育培训资源点位串起来,将点连成面,整合利用散落在全市的教育资源,全面呈现“红色、绿色、特色”的四平三色文化脉络。通过课堂引领、现场启迪、体验感悟相结合,提升教育效果,学员对课程满意度测评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我们仿佛置身其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人民军队百炼成钢、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我们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以坚如磐石的信念,提升新时代新征程的战斗力!”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体育学院教师代表说。

学院深入挖掘“四战四平”革命英雄主义历史资源,创新完善以“传承英雄史、再铸英雄魂”为主题的红色党性教育项目,增强感性冲击力和趣味性。教育模式由“六位一体”升级为“七位一体”(即: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案例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沉浸式红色情景剧教学,打破以往枯燥的讲授式培训方式,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入挖掘四战四平历史,通过舞台剧形式还原,加入学员的参与互动,自编自导自演,深受学员喜爱。案例教学则以四平特色案例为主体,解剖“麻雀”,引导思考,启迪智慧,使红色、绿色、特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设有课堂讲授和现场讲解等专题式教学,也有重温入党誓词、共演红色情景剧、战地攻防演练等体验式教学,还有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展研讨交流、微党课等其他多层面、多视角教学,既满足了培训单位多样需求,又达到了培训目标,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吸引力都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吉林四平干部学院“七位一体”的党性教育模式,已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理论专题课程开发出适应形势需要的“三色”六大类专题课程(党的理论课程、党性教育课程、四战四平“红色”课程、农业农村“绿色”课程、四平地方“特色”课程、能力提升课程),既体现新时代创新理论的先进性,又展现四平红色历史的深厚度,还呈现新时期四平发展的独特性,形成“三色”教育矩阵。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