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7月22日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吉林四周年之际,也是“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保护肥沃黑土,守好“大国粮仓”,我省为全国黑土地保护工作贡献了“吉林方案”。
我省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和“黄金玉米带”,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省黑土地耕地面积9811.0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7.8%。“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吉林提出的,体现了总书记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关注。
吉林始终心系黑土地保护这一“国之大者”,坚持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成立了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成立相应机构,上下贯通推动落实。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持续推进依法保护黑土地。制定《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法执法实施办法》,提高执法效能。出台《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推动黑土地保护措施落实。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208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 1.09 万个,为科学开展黑土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2023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700多万亩。前不久,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联盟第五届全会暨黑土可持续利用学术会议在长春召开,吉林黑土地保护工作赢得一片赞许。
强化科技支撑,破解制约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专项”“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在吉林落地,“科技小院”、黑土地保护利用院士工作站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在吉林落地生根。诸多农业科学家团队情系黑土、扎根基层,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和一批示范点,集成推广黑土地保护治理技术和模式。启动实施“百千万”引领提升行动,累计选取100个乡镇、1008个村、1.01万名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培育109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成果示范效能不断提升。聘请包括6位院士在内的32名省内外专家,组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深入拓展保护模式,构建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保护路径,探索建立了黑土地保护十大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加大推广力度。
从“梨树模式”的精彩独奏,到全省各界齐奏和鸣,讲好黑土地保护故事,共谋黑土地保护“良方”。2021年以来,吉林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有关国家代表、国际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吉林,交流合作、展示成果、宣介技术,发布了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春倡议、吉林宣言和《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2年)》,营造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粮为政首,地为粮基。黑土地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黑土地保护任重道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深入实施农业强省战略,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黑土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协同并进,坚决守住黑土地保护红线,在“四良一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智慧农业)上持续发力,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吉林目标在前、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