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四平

汇聚起强农惠农的磅礴力量

——四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记事

本报记者 崔维利 高鸿

铁西区稻田观光产业。 李坤 航拍

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正在和村民们查看玉米授粉和长势情况。李坤 摄

双辽市花生智慧农业产业园区。

在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台台农机整齐排列。 李坤 摄

伊通县现代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与大规模经营、具有较高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的结合体,会让有限的黑土地焕发出磅礴的力量,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

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条主线,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产业化,打造现代化大农业“领头雁”,壮大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实现扶持好、服务好、探索好、发展好的“四好”目标。

政策扶持保障——

打造现代农业场景

四平市全面落实吉林省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四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四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模式,推动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度规模经营,打造集中连片、高效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场景,促进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鼓励标准化生产经营。在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位于双辽市王奔镇王奔村三屯的吉林宏野农机种植专业合作联社,整合农业资源,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打造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带动了79家农民合作社。农业全产业链的上游集采节本、中游提升单产、下游溢价增收,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2020年着手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从选种、生产到收获,社员做有标准、干有尺度。2021年在王奔镇玉米种植示范区试验种植密度8万株/公顷,产量达1.368万公斤/公顷。2022年重点打造玉米和花生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到2023年基地发展到50余家。标准化生产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种植收益,专业合作联社已对3省交界区13个乡镇5200户农户的15.5万亩土地实行了生产托管,整体收益增加3864万元以上。

鼓励农机农艺相融合、良田良种良肥良法相结合。伊通满族自治县金辉种植专业合作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致力于农机农艺相融合、良田良种良肥良法相结合,建立完善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和农机农艺配合工作机制,利用黑土地保护政策,发挥“测土配肥中心”的技术优势,全面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管理,实现了高产高效共赢。近3年来,合作社通过良田良种良肥良法全程一体化模式,比传统垄作模式每公顷平均增产3000—4000公斤,增加产值6000元以上。

示范引领带动——

经营主体量质并举

四平市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相关涉农项目扶持政策,坚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发展,高标准制定政策举措,出台“四平样板”标准,开展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率先扶持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典型,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示范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单纯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好”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7047个,共有各级示范社672个,其中国家级29个、省级258个、市级156个、县级229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5316个,共有各级示范家庭农场591个,其中省级172个、市级104个、县级315个,有23个农民合作社被评为全省“百强示范社”。

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成员达到176户,拥有大型拖拉机60台套,年服务农户1000户以上,先后获得国家级农民示范社等十几项荣誉,理事长卢伟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合作社大力推进“四化”(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科技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梨树模式”,集成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绿色防控等一系列先进增产增收技术,经营面积达到690公顷,集中连片的土地让农业机械化变成了现实。“我们合作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好,把空闲劳动力安置好,让村民有事干,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理事长卢伟表示。

四平市大力推广卢伟专业合作社经验,又创新推出“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以新型经营主体做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镇艳会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设备50多台套,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后,流转土地1万多亩,涵盖旱田水田生产全过程,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几年来,合作社转变思路,开拓经济增长点,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大米品牌有点点秋香和伊通风情两个品牌,订单式经营,畅销十多个省市,大大提高了产值和利润。将来,我们要让伊通大米走遍全国!”合作社负责人说。

提升服务效能——

新型农民增产增收

四平市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工程,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举措,通过服务创新、金融创新、保障创新等措施,帮助新型经营主体纾难解困,抵御风险。

搭建融资对接平台。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相关涉农项目扶持政策,搭建融资对接平台,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社会化服务补贴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2021年以来,每年举办涉农融资供需对接会30多场次,对接涉农主体5000家左右,培育出一批农业合作小巨人。2023年共举办涉农融资供需对接会35场次,对接涉农主体4419家,对接资金3.67亿元,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

融资供需对接,让小小黏豆包成为大产业。四平市铁西区二丫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30余名乡亲生产加工东北特色食品黏豆包,逐渐树立起“二丫”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理事长陈丽冬被授予四平市“豆包大王”称号。“近4年多来,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每年都前进一大步,经历了产业转型、经营模式调整、销售渠道拓展等一系列改革,最终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通过网红直播、参展试吃、网络广告、自媒体宣传等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到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天津、广州等多个大中城市,销售量平均每年增长30%,收入增长20%,社员收入每年递增7.5%。最近又研发了不同口味、不同颜色的南瓜、哈密瓜黏豆包及苏子馅黏糕饼,投放市场后深受好评。”陈丽冬说。

伊通县大孤山镇新宇家庭农场,在融资政策支持下,利用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培肥了地力,把附近的4000多亩地,打造成了沃野良田,单产从1.6万斤提升到2.5万斤。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周边的村民都愿意把耕地承包给新宇家庭农场。

强化科技集成——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四平市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起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用先进技术装备武装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装备集成、技术集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闯出一条全要素支撑、全链条服务、全流程闭环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新路。目前,全市拖拉机保有量6.9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48万台。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重大增产先进技术,每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加密植”等重大增产技术800万亩,重点建设双辽玉米、梨树绿色食品及玉米、伊通万亩玉米3个高产高效示范区。

科技集成,壮大了新型主体,带火了一方经济。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郭家店镇青堆子村,集约经营土地近1000公顷,生产规模扩大到2个乡镇10个村,重点在设备、技术体系方面做足功课,购置了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70多台套,并培养出一支优秀技术员队伍,率先达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水平。“科技推广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改变了原有的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模式,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社员每公顷地比分散小农户增产1000斤、节本1200元。从节本增效看,每公顷收益比普通农户高出2500元左右,有效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农户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向突出。”理事长韩凤香说。

科技集成,让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双辽市红旗街双英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科技兴农发展新型模式,建设现代农业高产特色花生产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和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拥有无人机、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30多台套,拥有年加工能力2000万斤的花生生产线一条,产品远销广州、福建、哈尔滨等地,带领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社,红旗街被评为吉林省“花生之乡”。

科技引领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采取“政策+科研院校+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运作模式,经营土地3900亩,创新推广西兰花一年两茬大田种植、甜玉米大豆间作种植、鲜食玉米青储离田等多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智慧化管理,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理事长邵亮亮说:

“由于西兰花的田间管理和技术不断更新,产量和品质都有所突破,目前已成功完成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连续5年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2023年,合作社带动98户农户种植鲜食玉米,实现每亩地增收1000元;探索米豆间作模式,通过高秆与低秆作物搭配,构建透光通风走廊;利用鲜食玉米秸秆变身青储饲料,让种植业和养殖业互动,加快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以种供养的生态循环新路子。”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