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国内国际

老兵王振余:

热血洒战场 初心永不变

本报记者 赵梦卓 实习生 王柳涵

1931年4月,王振余出生于东北农村一个贫寒之家。他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自幼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在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里,年仅9岁的他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到地主家做长工,放牛、喂猪、犁地……繁重的农活填满了他的童年。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当敌人的炮火打到家门口时,王振余毅然决然地参了军。“我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只知道为了能让家乡父老过上和平的日子,就得冲上去把敌人打败。”王振余说,当时心知肚明,上了战场凶多吉少,但自从决定参军那一刻起,就做好了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准备。朴素而坚定的信念,成为他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王振余和战友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在一场战斗中,他所在的机炮连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力。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以钢铁意志完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成功击败了敌人,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每当回忆起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老人眼里总是噙着泪水。一次,王振余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任务,准备连夜挖坑道配合大部队打阻击战。就在他和3名战友到山下朝鲜老乡家借工具时,被敌机在扔下照明弹时发现。紧接着,敌机就开始疯狂轰炸,两名战友当场牺牲,一名战友被炸成重伤,王振余的一条腿则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上。

由于当时战场上医疗条件有限,被炸伤后的王振余没有及时得到医治。“负伤后,我被安置在当地一户老百姓家,一位老大娘每天给我送饭、简单换药,我特别感动。如果不是她的照顾,可能我损失的不只是一条腿,而是这条命了。”

伤愈归来的王振余,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消沉,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虽不能再上战场,但我可以在和平时期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195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王振余老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青春和热血保家卫国的缩影。每当提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